活动类演讲稿开闭幕词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精选5篇)

本文已影响 5.13K人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1

同志们: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精选5篇)

这次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北海实际学习贯彻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特别是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以来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北海工业发展的形势,组织和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加油鼓劲、乘势而上,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为北海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了开好这个会议,市委、市政府作了充分准备,开展了调查研究,进行了科学测算,出台了相关文件,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今天上午还组织大家集中参观了部分工业企业和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落实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态度上是坚决的、行动上是积极的;对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思想上是重视的、谋划上是认真的。刚才,自治区工信委朱鼎朝副主任对加快北海工业发展讲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家斌同志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讲得都很好,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关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求的实际行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步伐的重大决策,是北海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清形势、凝聚共识,为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一,要深刻认识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北海的战略选择。一是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工业化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国内外许多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工业化的过程,没有工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北海历史上曾经历三次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和短暂辉煌,却未能实现持久繁荣,根本原因就是工业化进程缓慢、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撑。二是从北海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有效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认真进行了“工业化补课”,实现了工业跨越发展,明显增强了产业支撑,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内生力不足的问题,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跨越发展追赶发达地区的路子。成功的探索实践,让我们尝到了抓工业的甜头。我们要乘势而上,进一步把工业做大做强,为北海持续繁荣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产业支撑,为北海有效追赶发达地区注入强大动力。三是从北海发展的现实需要看,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北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而发展北海经济最有效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工业。近几年来,北海的工业发展虽然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财税来源、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北海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要深刻认识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条件。一是从国家层面上看,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随着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将明显加快,全国经济发展将活力更强、质量更高,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国家继续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项目布局、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战略的重要支撑,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振兴实体经济。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二是从自治区层面看,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重要决策,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工业布局,强调要发挥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沿海临港大工业基地,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北部湾经济区更大的支持,为北海加快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从北海层面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鲜明特点,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20xx年以来超千亿元工业投资积聚的势能不断释放,几个产业园区生机勃勃,一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北海工业实力明显增强,跨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同时,北海的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具备了扩大开放引进更多工业项目的良好条件,为我们促进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成效,得到了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来北海考察调研时指出,北海已浴火重生、发展大有希望,要乘势而上,北靠腹地、向南开拓,把北海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新亮点。李源潮副主席来北海考察调研时认为,北海城市规划好、理念好、发展势头好,发展大有潜力。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勉励我们发挥优势、乘胜前进、加快发展。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勉励鞭策,让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这些都成为我们加快发展工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要深刻认识近年来北海进行“工业化补课”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迪。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北海跨越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为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

一是始终坚持产业带动跨越发展。我们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发展产业抓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三大产业加速向千亿元产业迈进,大大夯实了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北海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摆脱了过去“短暂辉煌之后即被打回原形”的宿命。实践证明,产业带动跨越发展符合北海市情、体现了北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在北海的生动实践,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二是始终坚持采取“四定”办法推进项目。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项目推进机制,采取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督查、严格考评,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实践证明,“四定”办法有利于落实工作责任、控制时间节点、便于考评奖惩、真正管用有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办法。

三是始终坚持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招商引资。我们充分发挥北海的比较优势,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引进了一批大企业来北海投资兴业,成为北海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开放都是北海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广借外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工业,要通过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增添动力,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四是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工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我们注意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工业、增强产业支撑的过程中,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保持了北海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头脑清醒、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双赢的,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崛起之路。

在看到有利条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北海加快发展工业还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用地用海指标不足、征地搬迁难度大、物流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不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好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思想和精神准备。

总的来说,北海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困难不少、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有清晰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推进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推动北海经济社会大发展。

经过综合分析测算,未来几年北海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在20xx年工业总产值跨越千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全市工业总产值到20xx年力争达到3000亿元、20xx年力争达到4500亿元、20xx年力争达到8000亿元,同时实现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工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必须努力构建“123457”发展新格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主线,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四大传统产业,致力提升信息、物流、金融、政务及生活配套五项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广西合浦工业园、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七大产业园区。

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抓住关键、整合力量,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要认真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北海的资源分布、工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拓展空间,不断完善工业发展平台,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促进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进一步提高工业集中度。要加快构建以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为两核、以七大产业园区为重点、以325国道北海段沿线地带为补充的“两核七园一带”工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要统筹推进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北海组团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发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的作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铁山港(龙潭)组团拥有深水良港优势,加快建设亿吨大港,完善铁路、公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布局和发展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林纸、能源和粮油加工等产业,适时发展船舶修造和港口机械制造业,逐步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基地和物流中心。

二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推进铁山港工业区铁路支线、路网、供电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基础设施确保如期封关运行,加快北海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步伐,推进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要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同时鼓励和引导园区外的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搬迁,更好地发挥园区的集聚功能和效应。

三要积极推进325国道北海段沿线工业带建设。依托资源,加强引导,改进服务,发挥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乡镇工业,繁荣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产转业,带动沿线乡镇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2、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能否科学选择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关系到一个地方工业发展的速度与前途。我们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情况和北海的资源条件、工业发展基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积极促进企业间纵向衔接、横向配套,形成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和优势互补、延伸性强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工业实力。

一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配套,抓紧实施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新城,逐步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中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面向东盟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北海在发展软件开发方面有依托、有基础、有氛围和生态环境良好等明显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白领产业”,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落实优惠政策、引进高端人才、营造优良环境、积极开拓市场,推动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高速高效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要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工和天然气加工等产业,加快中石化北海炼化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相关石化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要努力扩大诚德集团公司产能,同时大力发展不锈钢精深加工,努力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

二要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四大传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林纸产业要围绕服务和配套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制浆造纸及配套深加工相结合的产业集群。能源产业要扩大规模、降低能耗、注重环保,加快发展大型火力发电,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船舶修造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先进修造船项目,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巩固发展渔船修造,逐步发展新型专用船舶修造。

三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工业发展升级,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工业,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培育一批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加强与国内外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着力打造名牌产品,提升北海工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坚持以“四定”办法推进工业项目。项目建设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坚持采取“四定”办法,大力推进工业项目,确保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要抓紧推进重点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广西(北海)LNG、神华国华广投(北海)能源基地、朗科科技、惠科电子等在建项目,力争尽快建成投产;加快诚德镍业扩能及冷轧工程、三诺智慧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要抓紧做好中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国投北海电厂二期、华电合浦电厂一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抓紧策划一批新的工业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工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

二要着力解决制约工业项目推进的各种问题。建成一个工业项目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要加强协调、整合力量、改善服务,着力解决征地搬迁、用海用地、供电供水和环评报批等问题,做到签约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促达产。要加大推进重点项目的力度,实行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要注意贯彻落实国家消化过剩产能的有关要求。在加快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消化过剩产能的要求,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国家消化过剩产能的大局,确保不新上属于国家禁止和限制的项目,防止增加消化过剩产能的负担。

4、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工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新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出访东盟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发展好,不仅对西南地区,而且对中南地区,甚至对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在北海考察调研时要求北海“北靠腹地、向南开拓”。这些都为北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结合北海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力量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同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一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要认真学习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更大的决心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二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

四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努力改进招商方式方法,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策划、储备、包装和推介,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积极引进符合北海发展需要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大力引进那些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多、提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不断提升工业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把握和处理“五大关系”:

一是加快发展速度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关系。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北海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必须努力提高工业发展速度,做到“能快就不要慢”,同时又要注重发展质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到“好中求快”。

二是做大存量与扩大增量的关系。做大存量与扩大增量是驱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协调服务,促进现有企业发展,努力做大存量;一手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大中小并举,积极培育增长点,致力扩大增量。某些产业虽然对财政增收贡献不大,但科技含量较高、能源消耗较少、项目建设周期较短、提供就业岗位较多,有利于全市工业扩大产值规模、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也要着眼全局、统一思想、消除疑虑、积极发展,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三是加快工业化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加快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先进新兴产业与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加快发展先进新兴产业,对于优化北海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要坚持把加快发展先进新兴产业与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尽快把北海工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

五是加快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注重保护生态,绝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弯路,坚决不上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依法整治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三、加强领导、改进服务,为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北海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着力提高领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学习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关注工业发展态势,认真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努力学习区域经济、财税金融、产业经济、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总结和学习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包括邻近县区、园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不断完善加快工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调研、协调、督促和落实的职责,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要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工业项目、帮扶工业企业制度,每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分别由一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要把发展工业的成效列为考核评价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要把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抓紧抓好。要大力改善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及生活配套服务。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努力为北海加快工业发展多办实事、多作贡献。要认真学习研究和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市里已经出台扶持奖励办法,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是着力建设加快工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要积极为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帮助与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要加强引才引智工作,大力引进北海工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实干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紧培养大批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同志们,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是确保北海持久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共同谱写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新篇章!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这是继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自治区工信委朱鼎朝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宝贵指导意见。等一会,小东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工信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以及打造“14+10”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成功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以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了北海工业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一是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1亿元,是20xx年的4.3倍,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0%,比20xx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发展明显提速。20xx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1%,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69.5%和59.5%。三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达到了84.9亿元,是20xx年的5.2倍,工业税收对财政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在工业总量迅速做大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6%。四是培育千亿元产业成效显著。20xx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含服务业),是20xx年的5.6倍,石油化工产业完成产值300亿元,临港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50亿元,三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4.8%。五是工业发展后劲更足。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北海工业发展的不足。一是工业化程度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虽然我市工业化“补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工业化率为2.45,达到了全区平均水平,但仍然明显低于全国3.82的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调整潜力。从总体上看,我市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上下游和相关产业配套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比重比较低。目前全市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5%,低于全区水平6个百分点。三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仍然较多。主要是用地用海指标不足、征地搬迁难度大、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物流成本高、口岸开放不足,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

为贯彻落实好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专门力量,广泛开展调研,深入进行谋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北海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在20xx年工业总产值跨越千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全市工业总产值到20xx年力争达到3000亿元、20xx年力争达到4500亿元、20xx年力争达到8000亿元,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工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个目标,符合自治区提出的“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切合北海工业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决定》还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对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确保如期实现《决定》明确的各项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构建完善具有北海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北海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工业布局。调整完善发展布局,是在北海工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一定的量之后,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以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为两核,以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七大园区为重点,以325国道北海段沿线地带为补充,加快构建“两核七园一带”工业布局。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不断提升北海在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工业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度。到20xx年,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二是全力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可以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北海工业实现跨越发展最为突出的标志;要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北海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发展,也必须继续依靠这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并推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做大做强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等五大板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加强系统集成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天然气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充分发挥北海资源优势,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果汁、奶饮品和保健酒生产,提高蔗糖生产附加值,稳步推动粮油加工和饲料生产。林纸产业要围绕服务和配套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产业集群。能源产业要加快神华国华北海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北海电厂二期工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船舶修造业要大力引进先进修造船项目,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巩固发展渔船修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专用船舶修造。

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放弃新兴产业,就等于放弃了未来。要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和新能源等产业。

五是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促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按照“区城共建”和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的要求,逐步把各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推进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联动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壮大和辐射,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功能、城市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力争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二、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项目建设是引擎、是载体、是支撑、是抓手。我们必须始终抓紧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在会前,我们对20xx-20xx年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筛选出97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及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了1600亿元。这批项目落实到各县区、各园区,其中合浦县17项,总投资107.9亿元;银海区2项,总投资3.2亿元;海城区2项,总投资4.6亿元;北海工业园区19项,总投资263亿元;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项,总投资68.6亿元;北海出口加工区5项,总投资14.6亿元;铁山港(临海)工业区38项,总投资1166亿元;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2项,总投资1.03亿元;广西电网公司北海供电局6项,总投资16.8亿元。对这97个重点项目,各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推进力量,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制度,从这97个项目中筛选出总投资1041.8亿元的34个项目,由市领导负责联系,全程协调,抓紧推进。除此之外,各园区和有关部门还要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谋划和储备新的一批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

二是围绕项目推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要着力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项目责任单位、业主单位的指导,大力推进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纷繁复杂,往往耗时很长,要力求缩短办理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凡需要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市级相关部门都要配合追踪跟进,争取尽快获得国家或自治区批复;凡需要市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规划范围内的,市级有关部门必须做到随到随批。要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定期进行会商,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和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工业集约发展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近年来北海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做法。要继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筑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发展的水平。

一是重点发展七大产业园区。要着力抓好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加快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把产业园区办成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北海工业园区要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园(新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北海出口加工区要打造成为广西全方位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出口加工基地,逐步发展成为综合保税港区,重点抓好B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北海高新区重点发展软件研发、集成电路设计、动漫产业和先进电气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基地。广西合浦工业园要逐步建设成为连接北海中心城区与合浦县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要逐步打造成为广西与香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桂东南地区重要出海口岸及战略资源进出口集散中转中心。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要加快规划建设,大力引进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科研服务平台和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切实增强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产业园区道路、管网、环保等基础设施,鼓励园区多建标准厂房,加强绿化建设。要立足产业基础,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规划,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档次,扩大园区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当前要突出抓好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封关运行目标,提前做好引进企业的基础工作。加快规划建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三个千亿元产业园,为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努力提升信息、物流、金融、政务及生活配套等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项目落地、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提升园区开放开发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立足大招商、招大商,推动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进驻北海发展。要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抓住当前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大造声势、扩大影响,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进入北海发展。要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水平的新突破。同时,各园区要抓好近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提高履约率,主动帮助业主完善各类手续,创造必要条件,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四、进一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要通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科技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海的品牌和优势,发展工业必须始终坚持不破坏北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美丽北海。加大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执行力度,引导企业建立自觉自律、持续改进的节能环保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支持企业技改挖潜增效,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改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循环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实现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要实施合作创新驱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政府搭桥、企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提升工业经济科技含量。

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是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一岗双责”,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工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进一步营造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凝聚力量,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协调服务保障,形成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有力的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工业跨越发展的主要负责人,要把工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主要精力放到支持和推动工业跨越发展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工业跨越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四定”的要求细化目标管理,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全程考核监督。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工业发展的经验和亮点,为工业发展摇旗呐喊、加油鼓劲,传递支持实体经济的“正能量”、唱响重视工业发展的“好声音”。要引导社会关注、理解、支持和参与工业发展,增强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产业工人的归属感。

三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要通过转变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审批、下放审批,做到能够下放的权限都下放,能够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需要审批的要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标准、保护环境、支持创新等方面。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难、项目落地难、审批办事难、用地用工难、投资融资难等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服务。

四是强化激励扶持,打造优越的政策环境。这次出台的《北海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从扶持资金、财税体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级层面能给的优惠政策给到园区,由园区直接扶持企业。各园区要根据《办法》制定可操作的具体细则,确保我们想招来、本身愿意来、并对北海发展有利的企业能真正落地,真正得到优惠、得到发展。各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励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同时支持传统产业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升层次;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注重效益,加大税收贡献;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竞争力;引导企业节约利用资源能源,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的水平。在加大对企业扶持奖励的前提下,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同时,要用足用活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足额兑现,努力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同志们,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持续繁荣发展的产业支撑,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瞄准新目标,掀起新一轮工业跨越发展的热潮,为全面开创北海科学发展新局面,率先在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3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

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孙政才书记强调“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筋骨”。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既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必然选择。

第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顺应发展大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近现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英国、美国以及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无不以强大的工业作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温州、宁波,还是珠江三角洲沿线的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能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走在前列,主要就是依靠工业的率先腾飞。重庆这几年进入良性发展、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靠工业化的推动。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既是历史规律,也是发展大势。我们必须顺应这个大势,尊重这一规律,坚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第二,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贯彻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的具体实践。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全市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路径选择。从功能定位看,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生态保护是基础、是责任,重点开发是关键、是方向,要求我们既要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又要围绕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的特色生态工业。从现实基础看,我区“一园多组团”工业发展平台基本形成,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工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区内要素资源齐备,水资源丰富,土地按需供应,国电和乌电两张电网确保低廉的电力保障,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上职教基地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发展工业创造了必要条件。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既符合市委、市政府的定位精神,也符合自身发展实际。

第三,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做大经济总量、建设中心城市的有效载体。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是我区“十三五”重要战略目标。一般来讲,中心城市需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拥有比较发达的经济实力,二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人口,三是拥有相当的经济吸引范围。我区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02.55亿元,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武陵山区恩施、吉首、铜仁比,甚至在渝东南也没有绝对优势。对照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的定位,我们只能赶前、不能落后。按照工业聚集城市人口的一般规律,只要我们把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好,以20xx年达到450亿工业总产值目标算,就会提供约5万人的就业岗位和带动约6万人口从事为工业服务的相关行业,也就是如果我们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则会有11万新增人口聚集到城区,中心城市的建成区规模就能得以实现。因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做大经济总量,成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我区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现实选择。

第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要坚持“百姓共享成果”,重点是要推进城乡统筹。我区有农业人口30.48万人,城乡统筹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解决“三农”问题,功夫要用在“农”外,必须用发展工业的路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做大工业经济这块“蛋糕”,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工业发展壮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大,通过工业企业把农产品转变成工业品,延长产业链条,可有效解决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工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城乡富余人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社会民生事业的刚性支出提供坚实保障,可以带动农村发展、民生改善和百业兴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承载着实现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征程的历史重任。

总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关乎民计民生,关系发展大局。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紧紧围绕建成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聚集中心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三五”是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市委指出,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降企业成本,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区工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是发展速度方面,绝对优势还没有形成。特别是还存在园区发展步伐不够快,融资筹资办法不够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部分企业生产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优势不明显,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受到不同程度制约等问题。同时,部分干部职工对工业发展认识不够、信心不足等。

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经过认真调研、反复研讨,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继续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未来五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既是对区委历届班子工作思路的延续,也是认真考量了现实区情、未来发展动力和百姓的期盼提出来的。过去,我们通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壮大工业发展平台,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做大工业经济规模。过去的工业强区是一种做大工业经济的发展手段、方式方法,我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工业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工业企业实现了由少到多,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并基本构建起了五大工业产业体系。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就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一种目标,也就是要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之上,继续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过去的“强”,性质是动词,强调的是工作推动;现在的“强”,性质是形容词,强调的是工作效果。这个“强”,就是工业对全区经济贡献不断增强,在渝东南的经济首位度不断增强,在武陵山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让工业真正成为建中心、奔小康的强力支撑,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脊梁。这个“工业强区”,是一张名片。因此,我们提出的“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既是对原有战略思路的升华,也顺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十三五”全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绿色工业、绿色制造基地,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打基础、立支柱,抓改革、活存量,重招商、扩总量,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方针,遵循“产业主导、量质并举”思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培育打造新支柱,切实推动全区经济增量提质,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全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年均增长14.3%,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年均增长11.8%,在渝东南占比40%以上;实现销售产值442亿元、年均增长14.4%;实现利税总额113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总投资达到200亿元,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强度达到70亿元,力争将打造成为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聚集中心,全区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十三五”全区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一肩挑两头”的重要作用,推动支柱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仓储、物流等园区公共配套设施,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变。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页岩气等新兴产业及配套企业,推进与发达地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积极搭建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及时组织拆迁群众开展就业培训,鼓励园区企业吸纳征地拆迁群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共享开发建设成果。

三、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十三五”工业大发展

要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抓重点、强举措、求突破,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优化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推动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规划建设三个产业园区,务实打造新的工业支柱。区委、区政府初步决定,在正阳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复合材料、环保产业三个园中园区。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顺应全国产业升级换代的大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突出集群发展的理念和企业运行空间集聚的思路;二是顺应市里的产业规划,把全市工业发展规划、两个生态发展区特色工业发展定位和我区工业基础、现状结合起来;三是顺应发展实际,突出在卷烟支柱工业基础上,谋划新的主导产业方向,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得失,扬长避短。三个园区的规划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产业方向、空间布局、园区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深化,是打造工业新的产业支柱的积极思路,体现的是稳定烟支柱、快立新支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力抓好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论证,尽快完成三个园区的文本规划和申报工作;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抓紧研究开发建设模式;要加大已投产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快已落地骨干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今年,三个园区的规划、申报要完成,三个园区的空间开发要拉开,已入驻、落户在三个园区的骨干龙头项目要启动建设,已有意向的招商项目要抓紧跟踪,力争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三个产业园规划要成型、招商要成链、建设要露出端倪。到20xx年,基本建成材料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

第二,抓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全方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撬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尽快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落实好市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发展实际,配套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切实做到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增加工业品有效供给。要对接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壮大我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培育环保等新兴产业。依托优质蚕茧原料延长从蚕茧初加工到服装生产的茧丝绸配套产业链,推进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生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三是推进企业减负担降成本。认真落实“企业减负30条”等中央和市上关于取消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等政策,及时公布涉企收费清单,加大对各项涉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第三,抓好园区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工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聚集、带动作用。一是拓展空间平台。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都市工业楼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不同梯次的工业空间发展平台。二是强化园区建设。园区管委会既要做到精干高效,通过建立入园企业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在融资上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在开发上实行“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坚持“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再开发一片”,到20xx年,园区规模拓展到20平方公里。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突出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到20xx年,基本形成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卷烟及配套产业为主的正阳片区;以新材料生产、新能源、材料加工产业和页岩气产业为主的青杠片区;以轻纺服装及家具制造产业、汽摩配件及机电产业和医药产业为主的冯家片区。

第四,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外联内引塑造品牌。要坚持主攻大项目、引进好项目、发展新项目。一是按照“引龙头、带配套”和“抓配套、引龙头”的产业招商思路,招一批既满足产业梯度转移需要,与现有产业链相配套,又适合现阶段发展需要,能弥补现有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坚持绿色环保的招商理念,引进培育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兴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向绿色环保发展转变。三是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市内大型企业集团把产业延伸到。围绕建成渝东南能源发展中心和物流储备中心,加快建成页岩气在燃气、燃料等领域的转化基地,引进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到发展页岩气产业。四是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带头招商、专业力量招商、职能部门招商的作用,形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执行落实好“七个一”招商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过程考核,引导全区干部在招商引资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第五,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工业发展动力。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政才书记讲:“重视创新,就是重视未来;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要坚持把创新融入到企业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一要强化思路创新。要用创新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做到实干加巧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帮助企业家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用、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出效益。二要强化技术创新。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要强化品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具备条件的企业中扶持建立重点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塑造核心品牌。力争到“十三五”末,成功塑造1至2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工业知名品牌。

第六,抓好工业配套服务,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在能源保障上,要以构建“渝东南能源中心”为总目标,积极推进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项目建设。在土地保障上,要加大执法处理力度,对逾期不开工建设的项目将按有关规定收取闲置费,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实现“腾笼换鸟”;采取出让年限弹性机制的供地方式,鼓励建设、使用和租用标准厂房,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在政策保障上,要严格兑现“123”企业扶优扶强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奖补政策。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大银政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企业以债券、中期票据、融资租赁、上市等多渠道融资。引进和大力发展银行、保险、担保、小贷等各类金融机构,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在物流保障上,加快正阳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创新物流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人才保障上,相关单位要共同做好企业人才服务工作,定期调查摸底,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动态人才管理库,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要坚持“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全方位地满足企业人才需要。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为实现“工业强区”战略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建成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聚集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广、环节多、要求高、任务重。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服务意识,主动作为,齐心协力,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力量放在干事上,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业强区战略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其指导和统筹的职能,积极加强对当前全区工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切实解决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四大家”领导要关心工业经济发展,帮助联系的企业、项目解决困难;涉工职能部门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工业上,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确保工业强区建设的举措和要求落到实处。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拓宽视野,努力提高领导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树立跳出工业抓工业的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要优化工业发展机制。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搞好服务就是增强竞争力。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决心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各级各部门要为企业建设和生产经营开设“绿色通道”,积极“想办法、开绿灯、出政策”,尤其是对于个别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二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123”企业扶优扶强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即将出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意见》,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意见,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三要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要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加对企业的指导服务。要创造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家多宽容、少指责,多理解、少埋怨,多帮助、少添乱,多支持、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理直气壮地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放下心来、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强化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坚决整治部门间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为企业“松绑、让利”,尽力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资金信贷等方面的困难。要支持改革者,褒奖有功者,惩处捣乱者。对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积极探索的,要给予鼓励;对真心诚意为企业办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取得积极效果的,要给予奖励;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沓和利用手中权力“索、拿、卡、要”的,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提倡全面发展,鼓励全民创业,努力开创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全民创家业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要严格按照服务工业发展的考核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工业强区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对政策落实情况和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要切实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破坏工业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坚持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及结果。发改委、经信委、统计局等部门要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跟踪督查制度,提高预警预测水平。要定期跟踪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业增长点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好有关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工业发展激励机制。

第五,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建设工业强区,是全区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动员各部门、各方面力量来关心和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社会创造合力扶工、兴工、强工的生动局面。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投身工业经济建设主战场,找准参与工业、服务工业的切入点,坚持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着力形成助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区内各种新闻媒体在宣传典型、政策解读、引领风尚、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工业发展典型、标杆,努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做大做强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工业、各部门关注工业、各行业支持工业、全区上下服务工业的良好格局。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4

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乡村休闲旅游研讨班结业仪式。这次乡村休闲旅游研讨班效果非常好:一是组织的好。学校的选择、课程的安排、参观考察线路的选择都注重了实效。二是领导重视。这次培训班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整个过程全程跟班。三抒大学员学习认真,感悟颇多。关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今天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农家乐休闲旅游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农家乐休闲旅游就“三农”工作来讲,是一个创新,是一个重大举措,它是政府推动、政府有所作为的一个空间。现在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农家乐发展的还不够,还是小规模、零星的。

1、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对农业文明的弘扬。农家乐休闲旅游依托的基础是农业文明。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拓展,农业文明的特色将逐渐消失,而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当现代文明远离农业文明时,人们就会有一种非常想体验农业文明的愿望和怀旧的心情,我们如何很好地延续农业文明、弘扬农业文明,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是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农业化的深化,其落脚点、切入点、着眼点是农业化,当然这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它提升深化到第三产业领域。农家乐休闲旅游把农产品通过加工转化为终端商品,而不再是卖直接的原始的农产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既有直接转化餐饮食品的,也有可以携带的农产品。对可经销的农产品,要把它包装好,包装要精致,要有文化,让人一看就感觉好,有想买的念头,从而使农民直接从一产走向三产。有很好的农业资源,我们的礼品农业、精品农业本身做得不错,无非是量做得不够大,今后要把量扩大,形成产业。

3、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农民转业的重要接点和市民化的重要环节。农家乐休闲旅游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要与城市文明对接,要对接城市文明,就必须从土地上走出来,从传统的农民走向现代的农民,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转岗转业,就地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升市民化的程度。我们山区群众,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要到外面打工、经商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人相对保守,相对处于稳定,这些人如果就地有产业,是实现社会和谐、城乡文明交融、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4、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过去新农村建设往往是就环境整治而整治,没有产业依托,没有利益驱动,所以整治往往很累,如把环境整治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使每一点环境的改善和进步都能带来效益的回报,农民自发的积极性就会明显高涨,新农村建设就有了产业的支撑,有了回报的空间。

5、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旅游业的延伸,特别是旅游富民功能的具体体现。发展旅游业好比人工降雨,雨降下来能不能转化为效益,它需要一定的载体,需要一个个水库,一个个电站,才能转化为电能,才能转化为收益。大批游客进来后,需要我们提供吃、住、游、购、乐,乡村休闲旅游就好比一个个小电站,通过它把水积蓄起来,转化为农民的收益。所以,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旅游业的延伸,是旅游富民功能的具体体现。没有旅游业的理念,农家乐是做不起来的。象我们这样的地方,抓农家乐旅游不能仅仅定位在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定位在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时间到农家吃一点农家菜、打一次牌、买一点农产品,而要把它当作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二、坚持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合理布局区域规模,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水平

我们现在这样的阶段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次培训班期间,我们让旅游局把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带给大家。这个规划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很好的建议,对哪些地方适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提供了思路、提供了导向。从大环境来讲,我们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条件非常好。

1、总体定位、总体区域分工是发展休闲旅游。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是我县的总体定位,也是我县的角色分工所在。发展休闲旅游一个重要的举措、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必须把乡村旅游带上来。要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建设,依托景区开发推进农家乐。同时,要拓宽思路,转变理念。最典型的是七里乡,七里乡本身没有什么景区,但它自身就做出一个品牌,做成一个旅游地。我们任何一个乡镇都可以与七里乡比,他们的山山水水我们都具备,但我们缺少的是象夏盛民书记这样敬业、投入的干部。全省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8000美元,人们休闲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这种潜在的市场非常大。我们现在大张旗鼓地发展休闲旅游,有两大市场,第一把目标定位在上海的老年人身上。第二把目标定位在公务员身上。省长非常关心乡村旅游的发展,他提出省级机关万名公务员体验农家乐,市里也提出千名公务员体验农家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县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起来。

2、必须充分挖掘和整合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要素。我县的丰富资源大城市里的人看了都赞叹不已。从县城出发,一路走过去全是风景,三仁有万亩竹园,大柘、石练有万亩茶园。竹园和茶园的文章怎么深化,光有个别点是远远不够的,成不了气候,关键要有规模,要把整个村带动起来,比如竹笋文章有冬笋、春笋和鞭笋,由挖笋、吃笋到购笋,关键看你怎么策划?竹的文章不但有竹子加工,还有竹炭烧制,购买竹炭产品等系列开发。我们的旅游条件非常优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汤显祖文化,但汤显祖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远没有发挥出来。20xx年世界上一起纪念三位名人的时候,我们拿什么东西去跟莎士比亚媲美,跟塞万提斯探讨。汤显祖比徐霞客要早36年,汤显祖本人非常喜爱乡村休闲旅游,他写下的“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白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的诗句,充分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据说我们各个地方他都走过,而且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诗篇,我们完全可以去打造“跟着汤显祖游” 这一旅游卖点,让游客去走走,去看看。

3、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区域规模。从规划来看,很多地方都具备发展的条件,今后政府的资源要按照从点到线,扩大到面,相对集中,突出重点,有所区别的发展。我们做工作要稳健,发展经济不能搞大跃进,但也不能简单地按部就班,不能老跟着群众屁股后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这次培训结束后,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好好研究,自己乡镇哪些村具备条件,具备条件的村要做到什么水准。县里不下硬指标,各乡镇研究以后再进行汇总。县里根据财力、各个乡镇、各个村的具体情况,确定村数,然后串成线。这些村就是今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重点村。今后各种要素资源往这些村聚集,让这些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新农村建设就是靠一个个村、一条条线、一个个面推进的,不能说年年都在抓,年年都是老样子。

三、要创新举措,积极引导,实现乡村休闲旅游跨越发展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善于寻找最管用的办法,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创新举措、创新服务、积极引导。

1、先发展、后规范。乡村休闲旅游作为近年来在农村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是在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管理模式撞击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创业初期的“不规范”既是其与生俱来的“胎记”,也正是其生机勃勃的活力所在。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规范和失误。各级乡镇部门一定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客观看待、正确对待,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理解,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努力营造一种容忍失误、鼓励探索的宽松环境,保护创业激情,激发创造活力。

2、先服务、后管理。我们要先提供服务,然后再去管理。这里有两个基本要求,两条评判标准,一是从职能部门的工作满足于“对不对”向服务工作“好不好”转变。“对不对”仅仅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还要尽量把事情做好,比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税收、工商、消防、食品卫生、环保等部门不是死扣条文,而是着眼发展,优先提供服务,让其尽快发展起来。二是从“群众听不听话”要向“群众满不满意”转变,不能总是要求群众对你的管理听话,而是要关注群众对你的管理服务满不满意。乡镇、部门如何做到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在具体工作实践环节怎么操作到位,我讲四条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就是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这就是为什么要让乡镇长亲自参加这个培训班的原因所在。各个乡镇条件有差异,能不能把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好,对乡镇领导是一个考验。县里虽不下硬性指标,但各个乡镇工作要积极、主动,不能发展的要说出合理的理由,能发展的要争取做得更好。我们的干部一定要象七里乡的干部一样,做到全身心投入,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不能觉得事情做过就好了,而要关注有没有做好,能不能做得更好。

二要完善规划。规划要有前瞻性、引领性和约束性。培训结束后,每个乡镇要对本乡镇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充分的调研,条件确实不成熟的,要说明不能发展的原因。基本条件具备的,就要好好地发展,如果能够发展多几个更好。发展农家乐旅游,一定要上规模,星星点点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完善规划,分类管理,通过抓典型、抓示范,来推进面上的工作。

三要完善政策。要把农家乐做成一个产业,没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要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激发群众创业活力。县财政要适当投入,专项资金应该不少于一百万;同时还要整合农村、农业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农民群众小额贷款,有效解决农家乐发展资金,要把资金用在点子上。要把“农家乐”、“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使这些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要强化项目理念,资源整合、政策扶持要以项目为依托,项目定位要有前瞻性,可以做的项目一定要积极、主动,尽量做大、做强。

四要创新服务。按照“标准要规范、监管要到位”的要求做好服务,引导农民诚信经营。要创新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服务,除财政、税收等金融方面的服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服务是“品牌宣传”服务,这个由旅游局牵头。全县的农家乐要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可以考虑把“汤显祖”、“乡村休闲”、“小芳”这三个关键词串起来,或其他更有创意的内容来打造。发展农家乐一开始定位要高、要规范,不能自我降低标准和要求,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农民具有勤劳、淳朴、善良、友好、诚信的品质,这是一个品牌,千万不能把它丢掉,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尤其要做到诚信,要把来者奉为上宾。标准要规范,监管要到位,监管不是简单地处罚,而是在经营行业规则上监管到位。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的思想更统一,信心更坚定,目标、举措更明确。我希望通过几年努力,也能出几个七里乡,甚至做得比七里乡更好。具备这样的条件,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真正地发展起来。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5

同志们: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刚才,正霖同志总结了“”以来特别是去年农村公路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要认真抓好落实。黑龙江、贵州、山西、江苏四省交通运输厅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交通局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示范工程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落实中央要求、履行好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责再强调四点意见。

第一,深化细化各项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部根据中央精神和全国实际进行了量化分解,提出“到‘’末,实现全国96.1%的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94.2%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98.1%的建制村通公路”的总体要求,并与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共建意见”。这是部和各省区市的共同任务。

经过4年努力,到去年底,全国乡镇通油(水泥)路率达到92.7%,比“”预期目标低3.4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到92.3%,比“”预期目标低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90.1%,比“”预期目标低8个百分点。按照“”期的总体要求,全国还需解决1330个乡镇通油路(水泥)路(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需解决8590个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解决15438个建制村通公路。

今年是全面完成“”建设目标的关键之年。总体看,全国能够完成“”建设目标,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乡镇通油(水泥)路以及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上。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行动,作为检验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的具体行动,作为践行“三个服务”的具体行动,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特别是建设任务较重的省区,要认真查找差距,深化细化各项措施,严格奖惩,逐级抓好落实。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省份,要在完善防护设施、加强危桥改造等方面下功夫。部在安排今年的中央补助资金时,不再增加新的建设内容,也不再开新的口子、安排新的项目,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部将对建设任务较重的省份进行专项督查。

第二,层层落实责任,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态化、规范化。

到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33.6万公里,占全国路网的87%以上。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实现农村公路常态化养护和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几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认识不统一、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资金无保障等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要求,在继续抓好管理体制“三落实”和运行机制“三结合”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三分建,七分养”。如果说前几年是农村公路大建设时期,那么今后就要转入大养护阶段了。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管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内容,作为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消耗的实际举措;作为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真正实现“有路必养”。

二是责任到位。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成品油费税改革成果的实际体现。费税改革后,各地根据预算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公路养护资金拨付渠道发生了重大改变。按照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农村公路网应当由县乡人民政府负责,实行“省市指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改变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交叉的矛盾,明确界定责任主体,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稳定的资金渠道。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用除按国办20xx年49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的燃油税中列支外,不足部分和日常养护费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统筹解决,纳入财政预算支出。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降低行政成本,使有限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考核到位。各地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监督,做好技术指导和日常培训。要建立健全考评体系,落实奖惩措施。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资金拨付挂起钩来,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

第三,规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进程。

农村道路客运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提高农村道路客运通达深度,提供安全、经济、方便的农村客运服务,保证农村道路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乘上“安全车、便捷车”。

一是加快农村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各地要在已有客运站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出行特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客运站场,注重在公路沿线规划建设港湾式停车点,满足农村道路客运运营和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方便的乘车需要。农村公路和客运场站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做到“路、站、运”协调发展。

二是规范发展农村道路客运。整合资源,鼓励和引导农村客运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优化和调整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探索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促进集约经营,提高经营效率。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根据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灵活组织客运班线经营,并视需求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预约班等多种形式的客运服务。要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安全生产,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客车,不准投入客运班线经营;对违规经营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要推进农村客运车辆的标准化,加快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

三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这是实现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公共客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新格局。有条件的地方,要用公交化的理念,推进农村客运班线改造;用便捷化的理念,支持城际客运资源整合;用一体化理念,优化城乡客运网络衔接。促进城市公交扩大服务范围,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四是加大对农村客运扶持力度。要与财政部门共同落实好成品油价格补贴工作,加强农村客运车辆用油统计,保证对农村道路客运的燃油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到位。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对农村客运进行政策性补贴,研究建立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公共财政奖励制度。

最后,强调一下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问题。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谋划好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围绕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的目标,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从整体上讲,我国农村公路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地区公路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远远不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依然庞大。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需求,准确把握“”农村公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要按照“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就是科学合理确定“” 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重以“质”为主转变,由重视通达通畅建设向规范化管理转变。“巩固成果”,就是把养护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危桥改造、交通安全设施和防护工程建设,增强农村公路抗灾能力。“政府主导”,就是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强化并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中的主体作用,督促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满足农村公路发展资金需求。“协调发展”,就是注重区域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在项目安排、补助标准等方面体现差异性,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发展。

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确定建设重点上突出三个层次:一是通达、通畅任务,要以20xx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目标为依据,确定“”需要完成的通达和通畅任务;二是农村公路改造提高建设任务,包括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安保工程等,保障农村公路的行车安全;三是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任务,包括县乡道改造、乡村联络线建设等,以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这三个层次建设任务不同、区域不同、建设重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统筹长远目标和投融资能力等,科学确定本地区“”规划发展目标。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