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类演讲稿开闭幕词

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

本文已影响 1.08W人 

组织部长作为党委分管组织、干部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在党的领导系统中处在十分关键的岗位,责任重大,社会关注。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仅供参考。

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
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一):

同志们: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让我来给大家辅导,本人感到惭愧,尽管我也从事过乡镇工作,在宣化当过镇长,但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村级干部就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你们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我深知你们肩负重担,工作量大,报酬低,但仍然兢兢业业,凭着党性来干工作,因此,尽管我离开了镇长的岗位,但我深深地怀念着村干部,借此机会,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省委从去年3月份总结推广了定西地区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为农村党建工作找到了新的有效形式。

一、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吴任保

一、(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吴任保是当前村支部书记的典型,他的凝聚力、战斗力是非凡强的,一个村的产值超过张掖市,村民都称吴爷爷,证实了他的威信很高,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很强,像这样的村支部就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二、(宣化镇外出党员太多,有经营能力的均外出务工,剩下的均是胡子党员和女党员;有些村民发牢骚,说最不讲理的就是党员,尽管这些话有些过激,但在农村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如宣化利丰村的一个副主任,在背后拨弄是非,致使班子瘫痪,并带上许多人上访闹事,一个村,甚至全镇上访人数剧增,他许愿,跟上他上访的人,每人可以争取多少钱,其结果一些不正当人要求无法满足,也得不到实惠,一个冬天不搞生产,上访多次,最后群众觉得上当,气得说,这一个冬天白跑了。你说,这样的党员有什么先进性,有什么组织观念、集体观念?

三、我总结了我们县农村存在的问题,我归结为“一个基础,两大因素”,一个基础,即农村基层组织政权这一个基础,有所削弱,集体经济没有收入,空壳村很多,人们常讲财大气粗,说明腰中没钱,说话不灵,而村干部的报酬相应偏低,有些村干部两三年没有拿一分钱工资,有的拿到手中只有一两千元,腊月二十日晚上,没有办法向老婆交待,致使部分村干部不想干、有些辞职不干,造成我们村一级这一基础发生动摇;西大因素,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三提五统”全部停收,造成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经济帐务无法兑现,有些村上修学校,欠款15万元,但教育费附加一停收,群众中间还有欠款无法收取,但假如村上欠村民的钱,这笔帐村上还得背上,造成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矛盾重重,这是一大因素;第二大因素,政策不兑现,造成村上与村民之间怨恨较大,如最典型的全县退耕还草补助款的问题,仅宣经就有1万亩,60的农户都有草,但政策无法兑现,致使村民的公益事业、修渠垫路、农业税的征收等工作无法开展,导致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说共产党也说白话?

据说,有一个村支部书记十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原因是你不是党员,就当不成书记,任何时候我说了算;有村发展党员带有明显的宗族意识,只发展一个家族,排斥其他人;甚至有的村搞赞誉就搞宗派,今年是陈家,明年是杜家,后年是马家,搞轮流坐庄。

六,据统计,全县宗教及及一些邪教势力抬头,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道教大修庙宇,提倡封建迷信思想;一些所谓的道士借丧事大发钱财,吹拉弹打,口中念念有词,可谁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

二、《请再喊一声:跟我来!》,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89年长江洪灾面前都有同一个声音:共产党员跟我来!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什么时候再能听到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上)!这就是“双培双带”工程再一次让共产党员看到责任的份量。

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二):

同志们:

举办这次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大学生村干部这支队伍的重视和关心,本来,市委书记同志今天要到会给大家作动员、见面,由于今天市四大班子领导及部分委局的、乡镇的一把手到兰考缅怀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所以,委托我作动员报告。

这次培训班,是落实我们今年年初提出的大学生村干部“五个一”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年初,围绕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我们提出了“五个一”工程,一是今年再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二是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发现一些优秀的、有可塑性的、有培养前途的大学生村干部,淘汰一些表现较差的、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干部;三是举办一次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素能;四是进行一次大会考,检验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成效;五是举办一次交流会,交流经验感受,相互促进提高。“五个一”提出后,得到了郑州市委、组织部长姚待献的充分肯定,姚待献部长的重要批示是: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是去年工作的亮点,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已经抓出了成效,望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再创佳绩,提出的“五个一”,是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发挥其作用的好举措,望全市学习借鉴。姚部长的批示是对去年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现在正按照姚部长的要求和我们提出的“五个一”工程逐步抓落实,相信通过一年的努力,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和跃升。从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启动情况看,就全省而言,鹤壁、平顶山起步比较早;就郑州而言,惠济区搞的比较早;我们市这项工作去年起步,选拔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按照省、市的要求,今年底全部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所以今年还要再选第二批。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一线去工作、锻炼、成长,将来农村的“两委”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会进一步增强,农村的发展会更有希望。通过去年底的村“两委”换届,我市有102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占到大学生村干部总数的42.5%,为全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前一段考核情况看,大学生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高的,大家在将近一年来的工作中,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贡献了力量。有的带头致富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有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有的带头传播科技知识、先进文化,推动农民学科技、学文化;有的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农村的文明新风,等等。比如说,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清洁家园,美化乡村”百日行动中,不少大学生村干部都直接投入了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一年来,大家以良好的作风、优异的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我为大家的奉献而感动,为大家的成长而高兴,为大家的业绩而欣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温家宝、副主席、李源潮部长对这项工作都作出过明确的、重要的指示和批示,就是把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对这项工作,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就我们市而言,市委书记和市长谢霜云对大学生村干部这支队伍都十分重视和关心,两位领导多次作出过批示,要教育管理好这支队伍,要关心爱护这支队伍,要支持帮助这支队伍。这次培训班期间,王书记、谢市长都将和大家见面。所有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和真心爱护。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也证明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到基层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是要坚持下去的。作为刚刚踏入社会、走向基层、投身实践的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何从现在做起、从基层做起,成长、成材、成功,是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今年年初,在市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我给青年干部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学习以恒、不断改造自己,二是做事以敬、积极充实自己,三是待人以诚、努力完善自己,四是律己以严、奋力超越自己。这四个方面,相信对大学生村干部应该也有所帮助。我本人也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与大家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借此机会,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交流共勉。

第一,既要甘当学生,又要会做老师。社会是所大学校,农村是个大课堂。这里有许多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东西,大家在基层工作,一定要把农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老师,特别是要向有经验的党员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学习,甘当学生,虚心求教,要放下架子。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自我感觉很好,其实离社会的要求,离社会的需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大学生往往血气方刚、心高气傲,容易犯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毛病,如果不注意克服这些,个人是很难有所提高和进步的。同时,大学生走进农村基层,又要为农村带来在大学里学到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积极传播这些先进的东西,为村“两委”班子带来新风,为党员干部队伍注入活力,为农村发展增添动力。

第二,既要真情投入,又要理性总结。在农村工作很辛苦,条件也很差,有时学习、生活、工作有很多不便,思想上会产生一些波动,只有怀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也才会苦中有乐。大家要牢记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和教诲,发挥青年人有朝气、有激情、有闯劲的优势和特点,献真情、用真心、下真功,把对群众的关心和热爱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特别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济上为他们解困,生活上为他们解难。同时,要多做调查研究,要善于思考,认真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升华为理性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

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第三,既要立足当地,又要胸怀全局。大家在基层工作,在农村任职,既要蹲得住、沉下去,办好一个村的事情,又要拓宽视野,放眼全市、放眼全省、放眼全国、甚至要放眼世界,立足本地实际,抓住本地特色,突出优势产业,积极带头创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村理事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增强全局观念,自觉把本地的发展融入到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放到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谋划,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使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这既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大学生村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然途径。

第四,既要有所作为,又要坚韧不拔。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你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切实担当起先进思想传播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科技推广倡导人、市场经济闯路人、文明创建引领人的重任,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一个人的进步成长也是长期实践和磨练的过程。“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唯有坚韧不拔之志”。希望大家在农村基层一定要沉得住心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困难面前不后退,挫折面前不气馁,压力面前不动摇;一定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不要浮躁,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搞短期行为,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做长远打算,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再铸新的辉煌,在为人民群众的真诚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既要大胆实践,又要注重学习。善于创新是一种品质,勇于实践是一种能力。青年人朝气蓬勃,要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途径。凡是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事,都要大胆地去做;凡是符合当地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事,都要大胆地去尝试。要多献创新发展之策,多做开拓进取之事,走出一条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路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习惯,要终身学习、科学学习、不忘学习、不断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学理论、学政策、学方法、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学做事,具体到当前,就要学好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来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学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农业基本知识和在农村工作的基本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为搞好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技能储备。为期3天的大学生村干部培训,将重点组织大家学习政治理论、农村政策、基层工作方法等,时间比较短,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安排紧凑、信息量大。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学风,加强沟通交流,力争学有所获。

,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明的土地、改革的土地、发展的土地、和谐的土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当前,全市76万人民正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迈开更大、更有力的步伐,在座的各位是的希望和未来,市委和全市人民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家珍惜岗位,认真学习,不负重托,勇挑重担,勤于实践,贡献聪明才智,创造辉煌业绩,实现成功人生,奔向美好明天!

最后,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心情愉悦、身体康健!

组织部长村干部培训班讲话(三):

同志们: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道就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建设进行探讨。

我今天主要就:(1)农村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2)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3)向刘银昌、孙开林等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学习什么;(4)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5)村委会党支部建设三大问题;(6)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利与弊;(7)以法治方式管理农村事务等7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农村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详见《农村基层干部实用读本》299-302页、神组通[20xx]4号文件)

二、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详见《农村基层干部实用读本》312-314页)

三、向刘银昌、孙开林等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学习什么

(详见《农村基层干部实用读本》314-3316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选编》)

四、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

(详见《农村基层干部实用读本》316-317页)

五、村委会党支部建设三大问题

村委会党支部是我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加强村委会党支部建设,是我党固本强基工程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一个体制和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村委会党支部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出现能力、威信和体制的三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村委会党支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问题

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但党支部的能力不适应形成很大的反差,具体表现为“四弱”:社会治理能力弱;发展经济能力弱、解决困难能力弱;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弱。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是我国社会结构中的人才弱势地带,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所以,虽然农村大多数党员政治素质都较好,主观上都想做好工作。但这种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客观上适应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局面,往往是老一套办法解决不了问题,新的办法又拿不出。农村党员的能力决定党支部的战斗力,党支部的战斗力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农村党员能力的弱化,导致村委会党支部驾驭农村工作能力弱化。这 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从村委会党支部的现状分析,提高其执政能力的核心是人才问题。解决的思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现有党员尤其是班子成员实施教育工程。提高党员素质,结合农村实际,着重对党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教育。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二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对党员尤其是班子成员逐步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首先改变农村党员的单一农民身份结构,从农村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中大胆发展新党员。其次是加大在农村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再其次是从机关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村委会支部任职锻炼。

2、村委会党支部在农民中的威信问题

目前的村委会党支部普遍存在着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威信降低。具体表现为“三不”:讲话群众不听,许诺群众不信,指挥群众不从,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村和边远村更为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少数支部党员以权谋私,侵犯群众利益;二是一些农村的封建势力和宗族势力的影响;三是农村分户经营制的实施,党支部丧失了对农村生产资料的直接配置权。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法给农民看得见的利益和实惠。甚至连农民遇到的危难问题也无力给予救助。因而导致党支部领导普遍感到:“办事无实力(无钱),讲话无牙力(无号召力)。”

农村党支部的威信弱化问题,其本质是民心问题,是党的领导在农村的群众基础问题。正如江同志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党支部建设,一定要明确“围绕民心,狠抓中心”的思路。“围绕民心”:就是要落实胡提出的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农村党支部建设要注意解决好以下3个问题。一是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干好事,多解难,多服务;二是要树立“三心”,即办事有公心,工作有责任心,精神上有信心;三是要规范村务管理。对集体收支、土地征租、工程建设等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大事,一定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狠抓中心”: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使村委会党支部有经济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村委会党支部实施领导的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管理体制发生了两个重大变革:一是由生产队的集体管理体制变革为农户经营分田到户责任制;二是由生产大队的党政合一领导体制变为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支部领导责任制。党章规定,村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障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1998年全国人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按村民自治原则实行民主选举和村务自治。这就客观上在体制中产生了 “领导”与“自治”的矛盾,村委会党支部建设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党的核心作用和村民自治关系的新挑战。这种体制的矛盾使村党支部的领导工作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领导不直接,时有架空。二是活动无经费。党建活动需要经费,没有合法的经济来源,有的地方甚至拖欠支书和委员的工资。因此,这个体制矛盾不解决,会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动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失去体制保证和支撑。

从目前基层的现实出发,总的思路是应逐步实行党支部村委会统一化领导。具体应采取三条主要对策:一是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交叉任职。这是近几年来各地普遍采用的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模式,要坚定不移地加以完善和实施;二是积极吸收非党员的村委会成员入党,并在条件成熟时调整兼职党支部委员,逐步过渡到支书和主任交叉任职的一元化领导;三是加大对村委会党支部建设的投入,提高其竞争能力。区镇两极党委要改变只重经济发展投入不重党建投入的倾向,认真解决党建经费的合法来源。对落后农村尤其是目前无法实施交叉任职的村党支部要给予经费的特殊支持,提高党支部在村委民主选举中的竞争力,通过竞选获胜,从而实施交叉任职一元化领导。

六、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林区党委陆续选派了一批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这一做法的起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组织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实际需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个传统,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成为优秀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本来就是基层的县、乡镇机关和单位来说,其基层单位也就只有村一级组织了。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为区直部门和乡镇的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提供一个舞台。

二是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现实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优秀人才都纷纷外出打工,入党积极分子很难培养;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低,村里现有的党员缺乏工作热情,有的村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严重老化,政策法制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合新形势要求,挑选能够胜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在“少数老年党员中选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即使没有合适的人选,也要“瘸子里面挑将军”,甚至干脆一人长期担任。这样的村党支部工作几年下来,工作平平,不见起色,农村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意见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区党委决定逐步考虑推行选派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

实行村党支部书记选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新事物,还在探索之中。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上看,这种做法是有利也有弊。

从利的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在客观上强化了年轻干部到基层或艰苦复杂环境经受锻炼成长的意识。

第二,能够暂时解决村级组织“有人办事”的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们一般任期都在二、三年左右,使这些“村支部书记们”在村里呆不长,村里毕竟只是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暂时“锻炼点”,到期很少继续留任的,导致村党支部书记人员更迭频繁,不利于村里工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将村党支部书记由选举变成上级党组织选派,有悖于发展

1下一页会议发言是组织部长在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党内民主的要求。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实际上取消了党员大会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程序,而党章第29条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当然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三,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使基层党内民主落后于社会民主。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早已实行了村民自治。在村委会主任实行村民直选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却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可能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的民意支持基础的距离拉大,由此产生的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矛盾更难解决。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的设想也就难以实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村委会直选为基础,而不是形成“两张皮”。乡镇党组织应当通过实践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和农民群众之中不走的村党支部书记,做农民的“领头雁”。而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还是应该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把党组织的意图和农民的意愿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并真正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从上述的利弊分析中,不难看出,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过渡办法,但不应成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发展方向。

七、以法治方式管理农村事务

今年我国有3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到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8周年。多年来,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存在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实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乡、村两级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法律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轨时期。农村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变化有关。如果还沿用过去一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农村管理的手段,现在显然不适应了。围绕这个变化,我们提出把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来管理农村事务,对农村事务的管理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的、经济的和乡规民约的手段对农村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本文来自由于认识和工作不到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村委会直选出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实际异化成“村主任说了算”,造成“政令不通”。一方面,实行村民自治,从制度上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但是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所以只向村民负责,消极对待乡镇一级党委和政府布置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村主任或村民委员会的错误做法,甚至违背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纠正。特别是在直选中,一些素质不高的人被选进班子。个别村的选举由于受到家族、宗族等势力的左右,大户、大姓当选,导致新当选的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有的作风不正,不为民办事,有的还严重侵犯群众利益。还有个别村由于某种原因,把一些违法乱纪的“强人”、“恶人”选进班子,这些村干部上任后横行乡里,为所欲为,外面有些地方甚至有的村干部成为农村黑恶势力,有的打着为民请命、谋利的旗号,与政府对抗,强揽所在地工程,以谋取私利,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和监督程序,村民难于实行有效监督,而乡镇一级又无力纠正,形成“政令不通”,个别地方甚至成了“无政府状态”。拿老百姓的话来说,过去是“团长管营长,营长管连长”,现在是“团长能管住营长,营长却管不住连长”(“团长”指区县政府,“营长”指乡镇政府,“连长”指村委会)。二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没有学会依法办事。我们的基层组织包括一些街道社区的党组织没有学会依法办事,在选举中从主观愿望出发,违反选民意愿,带有明显倾向性,还是按过去行政命令的办法来主持农村的选举工作,使农民很反感,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被动。

第二,党支部建设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村党支部的作用相对受到削弱,权威性下降。村委会直选以来,大多数村委会都能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正确行使职权。但在村民自治问题上,当前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你那个书记是三十个、五十个党员选出来的,我这个村长是全村八百口、一千口村民选出来的,所以我这个村长真正是代表了全体村民的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村民选干部,不要党支部;支书管党员,主任管村务” 的情况,客观上把党员和群众隔离开来,削弱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有的出现村委会和党支部互不服气,村委会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一些重大决策不征求党支部意见,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唱“对台戏”。二是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农村党员比例过低。一些农村只注重发展经济,放松了党的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够,致使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三是受传统的党员发展模式限制,客观上形成了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政治资源的垄断,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党支部家族化的现象。一些老党员干部思想保守,对新上来的村干部心存疑虑,害怕其入党后进一步抢了自己的地盘,打破自己对政治资源的垄断,所以在党员发展上积极性不高。上级要求他们发展党员,他们就往往选自己的子侄,选自己家族的成员,使党支部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家族、宗族的“党支部”。党员队伍老化、干部后继乏人、党支部家族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代表性和先进性,党的核心作用在一些地区受到削弱。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行,基层干部中有两种看法。一些人认为这个办法好,实行基层民主,出现一些问题不足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有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还有一些人觉得实行新的办法超前了,早了、糟了,还不太符合农村当前的实际,与广大农民的思想实际、经济状况不相符合,现在还不具备条件接受这种民主选举办法。

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评价新的办法是 “好”还是“糟”。首先,应该肯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把政治民主还给农民,其目的是扩大基层民主,把农村事务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有发言权。这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行村民自治是大势所趋,中央的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也符合党的xx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要正确对待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就像搞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间有很多阵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今天发一个文件,明天就能进入理想状态,实践中肯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问题是,在适应期中我们不应无所作为,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过去对这些情况进行研究,从思想教育、支部建设、党员发展、干部作风等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角度认真分析农村工作现状,从实践、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观点和做法。我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遇到的这些情况,归根到底是因为出现了乡、村两级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法律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的变化,我们还没有认识和适应。

根据这个变化,我们提出转变农村工作方式,通过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用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来管理农村事务,以适应乡村两级法律关系的变化、强化农村管理。围绕法律手段这一主渠道,同时辅以行政的、经济的、乡规民约的手段来调解农村的矛盾,管理农村的事务。

一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自觉地把一切工作纳入到法律框架内,依法按程序管理农村事务。过去做农村工作,主要是上级灌输、下级贯彻,强调自上而下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解决农村矛盾,在乡镇往往是行政领导审案子、党委书记断官司。现在,村委会干部更倾向于维护本村群众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指令的意识越来越淡漠,同时随着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用行政命上一页2下一页会议发言是组织部长在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令指挥工作、管理农村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强调将农村事务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首先是把我们的工作纳入法律框架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开展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征地拆迁等重要工作,严格依法按程序处理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行政诉讼等程序来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最终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是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村矛盾。着眼于建立农村矛盾解决机制,林区党委要尽快研究出台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三个基本文件,即《关于农村集体财物分配若干问题的规定》、《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农村干部管理办法》,使农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矛盾和争议,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权利、义务及应该遵循的工作规范。并要将这三个文件汇集成册,做成蓝皮书,下发给全区的农民群众。这样,我们和农民就能在法律的框架内互相约束,既约束农民行为,也约束政府行为,政府不是无限权力,而是有限权力。另外,要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基层例会和“一会两课”制度、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制、农村干部年度考核制,用制度约束行为、推进工作。

三是通过乡规民约的手段,调解农村矛盾。农村出现纠纷后,农民群众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是上访,二是打官司。我们首先提倡群众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问题;第二是在工作中变上访为下访,信访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及时了解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倡用乡规民约来化解大量的农村民间纠纷。我们强调以法律渠道为主来解决农村问题,但大小事情都要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也是不现实的,一是社会成本太高,二是由于诉讼时效的限制,容易积累一些社会矛盾。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除了法律调解以外,我们鼓励农民在一些民间纠纷上息诉罢访,通过乡规民约来化解纠纷,解决矛盾。产生在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准则基础上的乡规民约,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办法,在农村一般是由村委会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制定的。《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把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作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之一,对乡规民约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法律和制度在处理农村事务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乡规民约是乡村群众自发制定和自愿执行的各种道德守则和公约,往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家按照乡规民约,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了过去我说你听、我压你服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矛盾,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各位书记、主任,因准备不充分,实践经验不足,以上所讲大多都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