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类演讲稿开闭幕词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通用5篇)

本文已影响 6.68K人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篇1

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通用5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市人大、政协“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全市人民喜迎新春佳节之际,今天,我们把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请来,主要是通报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征求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谋发展。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 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20xx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xx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调结构、转方式这一条主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三大建设,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加压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17%;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通报一下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一)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

(二)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三)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抓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农外收入。

(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这项民生大事。二是有效缓解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突出抓了一批文化设施建设。

(五)在党的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抓了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突出加强了作风建设。

二、关于“”的发展和20xx年的工作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的全新发展期。总起来看,我市当前发展形势很好,基础坚实,机遇很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大、后劲足,干部群众团结和谐。我市正处于加速发展、快速上升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两会”通过的“”规划确定“”发展的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在“”末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今年是建党91周年,也是“”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个重点”,深入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破、定向招商项目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三大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四大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跨上新台阶。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坚定不移地抓好定向招商项目促进活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关于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老干部的长期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 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做好老干部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市委历来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始终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市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去年以来,市委和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阵地,努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老干部的政治生活更加充实,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召开了全市离退休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和老干部座谈会,认真听取老干部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老干部解决一些关心的实际问题;组织老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老干部的政治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突出。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进一步改善,市镇两级不断加大投入,在认真落实好老干部离退休费、保险金、医药费等相关待遇的基础上,为老干部局配备了老干部服务用车,为部分离休老干部办理了医疗保健证,组织对全市50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健康查体;出台了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依托社区和村庄为老干部开展了亲情服务。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专门为老年大学配备更新了教学用电脑等教学设施,高标准建设了门球场等活动场所。目前,全市所有镇村都建起了老干部和老年人活动室,进一步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我们将以完善组织设置、培训教育、考评表彰“三项制度”为抓手,突出抓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两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老干部亲情服务工作,突出抓好改善老干部生活福利待遇工作,突出抓好老干部的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在全市上下形成更加关心老干部工作、更加支持老干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格局。

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可能安排老干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经常召开情况通报会和老干部座谈会,多组织老干部开展视察活动,让老干部们充分了解全市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主动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多给予老干部真诚的关怀,多为他们的活动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搞好各方面的服务,真正让广大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20xx年春节来临,各级各部门要把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走访慰问,了解老干部、老同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让老领导、老同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真诚希望广大老干部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全市科学发展大业,继续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信,有全市人民的扎实苦干,有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委、市政府一定能够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春节临近,借此机会给全市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健康长寿!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篇2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在这炎炎夏日,我们把大家请来,主要是向大家通报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构想。刚才,杨市长详细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在座的老干部、老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一、回顾半年发展,我们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良好起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开局必胜、首战告捷‛的目标,围绕‚奋力开启‘’,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工作主题,突出‚科学发展、和谐构建‛两大抓手,紧扣‚四大园区出力、城乡统筹出彩、社会管理出新‛三大重点,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要指标超过半。实现财政总收入 44.7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34.7%,超过序时进度4.6和3.2个百分点。二是运行质态攀新高。工业应税销售、入库税金分别达到211.22亿元、1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3%和31.0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4.3亿元,同比增长28.2%,占规模工业比重比去年提高

3.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跃居南通县市首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增幅,服务业地税收入总量在南通各县市一路领跑。三是江海开发强推进。沿海5万吨级码头进入桥面施工,三期围垦工程加紧实施,年内均将全面竣工,沿江海新重工、宝钢钢构、宝钢精密钢丝、中远重工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叠石桥家纺城三期即将交付使用,临江亿元项目群成效明显。在四大园区的强势带动下,上半年,全市共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98个,其中在建超亿元项目70个,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3.5亿元,五大新兴产业吸引总投资70.21亿元,占新开工工业项目总投资比例超过80%。四是城市南进再提速。东恒盛集团、中南集团等商住项目和新闻中心等公建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1—6月,全市商品房预销售4260套、46.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7%;完成动迁安臵保障房473套、4.96万平方米。总的来说,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周边竞争激烈的严峻态势,面对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面对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海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业绩,都离不开老干部的倾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位老干部、老同志退休不退位,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为海门发展贡献力量,在宣传政策、维护大局、促进和谐、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借此机会,再次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展望未来发展,我们描绘了“二次率先”的宏伟蓝图 6月底,我们胜利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海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并且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领导班子。会议认为,未来五年,对于海门来说,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大有作为的‚黄金五年‛。这一时期,海门将迎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全面攻坚期和‚二次率先‛的加速推进期。‚‛时期,全市上下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八项工程‛和南通市委‚八个领先‛新要求,围绕“加速转型、全面跨越”这一主题,紧扣“争先崛起长三角,抢先跨江进八强,率先基本现代化”的“三先”目标,大力实施“江海同兴、城乡同步、民生同享”的“三同”方略,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等九大国家级品牌,努力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的先行城市、上海长江以北配套优越的卫星城市和长三角加速崛起的明星城市,力争在苏中苏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通过五年努力,使海门的实力更强劲、城乡更繁荣、生活更幸福、品牌更响亮、队伍更先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应税销售、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600亿元、260亿元、12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江苏前八强。重点推进‚八大工程‛,争创‚八大优势‛:

1.推进产业升级工程,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争创新优势。把产业升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坚持新兴产业加速扩张与传统产业升级扩容 ‚两手并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一是坚持江海并进,集聚化扩张产业规模。瞄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港‛的目标,尽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差别发展、联动互补的江海港群。全力突破崇海大桥建设。分别瞄准‚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服务业集聚区、全省沿海开发先进实验区、省级高新区的目标,大力推动市经济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滨海新区、临江新区等四大园区建设,累计应税销售确保突破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二是坚持多管齐下,高端化引领产业转型。大力实施‚5+3‛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扩张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服务业振兴计划‛‚三大计划‛,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家纺、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现代食品、高压输变电开关总成、新能源等10条主导产业链和开发区保税物流园、滨海中建材物流基地、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海永海门生态科技城、和洲汽车产业园、东洲物流园等10大服务集聚区,确保五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确保服务业占比超过41%。三是坚持开发开放,国际化提升产业层次。按照‚立足一类扩大开放、力争一类独立开放‛的原则,切实加快口岸的研究报批工作。面向欧美、日韩、港台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新引进大型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不少于20个,累计实现到帐外资超过25亿美元。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开放度。

2.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升经济质态上争创新优势。围绕‚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目标,集聚核心创新要素,提升科技贡献份额,全力建设省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强化企业创新。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构筑创新平台。积极搭建滨江科教城、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确保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打造人才高地。深入实施‚520名校揽才‛、‚550企业聚才‛工程和‚东洲英才‛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臵、激励保障五大机制,全面放大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3.推进城乡一体工程,在提高城市能级上争创新优势。坚持把‚城乡同步‛作为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大手笔推进的态势,着力打造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突破4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万人,城市化水平突破60%,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围绕滨江生态目标建设新城区,重点实施以‚一轴(龙韵水系)‛、‚两点(謇公湖、城市绿核)‛、‚两条玉带(滨江生态带、海门河景观带)‛等为特质的绿环水绕工程,重点抓好张謇大道两侧、北京路两侧、滨江片区三大核心区域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证大中国山、张謇广场、仁恒滨江生态城等标志性项目。围绕“建制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新镇区,以‚一个整洁优美的镇区环境、一个多种业态的商业中心、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一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舒适宜居的现代小区‛的‚六个有‛为目标引领,全面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现代、人气汇聚、业态多元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围绕“四有一责”行动计划建设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重塑田园风光,深化农村改革,全力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市‛和‚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城市‛,确保全市中高效农田面积占比突破70%,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4.推进民生福祉工程,在共享发展成果上争创新优势。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加快构建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新机制,确保到‚‛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继续保持苏中领先位臵。大力构建广覆盖的保障体系。逐步推进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并轨改革,着力构筑‚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五大保险覆盖率在98%以上。大力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以‚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为主要内容的‚新五有‛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推进管理创新工程,在构筑和谐格局上争创新优势。以创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计划‛。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全面推行‚一格多能、一格多员、一员多用、责任捆绑‛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以‚长安海门‛建设为抓手,重点完善风险评估、利益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预警、公共安全管理等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力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更加注重民主法治。以‚法治海门‛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划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

6.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在共建现代文明上争创新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新时期海门精神,深入开展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共铸诚信‛活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新一轮乡镇文化阵地‚广覆盖、强功能工程‛,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体事业单位为骨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需求旺盛的优势,加快形成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培育一批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7.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在谋求持续发展上争创新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力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加快进入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增长轨道。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重要导向,做到‚存量减排‛和‚增量优排‛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双提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广泛开展绿色园区、绿色乡镇、绿色村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8.推进党建强基工程,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争创新优势。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育和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蓬勃生机,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持续动力,全力打造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建成幸福美好的现代化新海门提供最可靠的保证、最强大的动力。

今年是‚‛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工作,7月21—23日,我们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专门组织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园区党委书记,经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金牌企业家等100多人,赴苏南的江阴、昆山和上海松江区、临港产业区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用发达地区的思路来拓展海门跨越腾飞新空间,用发达地区的理念来增创海门跨越腾飞新优势,用发达地区的精神来激发海门跨越腾飞新动力,响亮地提出了“学昆山,追苏南,争率先”的总体方向,要求全市上下紧扣率先基本现代化‚一大主题‛, 始终突出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重点,促进经济质效、园区质态、民生质量三大提升,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工业应税销售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9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力争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首战必胜,为率先基本现代化夯实基础。

三、认真落实政策,努力让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征程,全市上下都要围绕发展大局,紧扣工作主题,凝心聚力,创新举措,为海门实现‚二次率先‛争作贡献。衷心希望各位老干部、老同志继续发挥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在助推海门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1.要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老干部。老干部离退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是党中央、国务院规定的老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各单位要真正建立起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长效机制。广大老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关心政治、政策,十分关注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要经常对老干部进行形势宣传,让广大老干部充分了解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新形势新任务。要认真组织老干部学习市委、市政府重大会议的精神,增强信心,做加快海门发展的推动者和宣传员。要坚持通报情况、阅读文件、听取意见和走访慰问等制度,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要坚持送学上门。要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要广开言路,搭建平台,畅通诉求的渠道,让广大老干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通过老干部倾诉心声,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所想所思和所需所求,从而有效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好群众工作和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广大老干部都大有用武之地,要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千方百计为老干部、老同志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2.要从工作上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老干部、老同志是一支政治上可靠、能力上可敬、社会影响深远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发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推动海门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继续发挥好参谋智囊作用,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多建言献策,多批评指导,使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海门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继续发挥好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多深入群众,多摇旗呐喊,坚定大家的发展信心,为‚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幸福新海门‛凝聚各方力量。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多开展调查研究,多反映社情民意,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高度重视抓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过问到位,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尽力营造舒适环境,让老领导、老同志乐享晚年。

3.要从精神文化上满足老干部需求。要根据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局要切实履行职能,拓宽服务平台,不断满足老干部求知、求新的愿望和需求,把中央和省、市委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老干部,使老干部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要贴近实际,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积极组织开展老干部喜闻乐见的各种科学健康活动。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真正把各类老干部工作平台建设成为老干部工作的窗口、老干部的精神乐园。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将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挖掘潜力,不断改善老干部活动场所条件,为老同志就近参加学习和活动提供方便。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青山不老,夕阳更红,吉祥安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篇3

今天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主要目的是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大家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表达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老干部的诚挚问候,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奋力推进富民强县全面小康进程。昨天,我们组织部分老同志参观了农村公路建设、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等现场,大家亲身感受了近年来宣汉经济社会发生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新变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和建议,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同志们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人民,向曾经为宣汉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老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宣汉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20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求实务实落实”的执政理念,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负重自强、埋头苦干、破难攻坚、大办实事,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经受了各种考验,战胜了各种风险,开创了发展上台阶、群众得实惠、形象大提升、风气大转变的良好局面,连续两年荣获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xx 年地区生产总值77.1 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45.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7 亿元,同比增长3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11 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7 元,分别增加905元、261元。今年1—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9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 亿元,同比增长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5 亿元,同比增长6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2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34.2%;城镇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6199 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12 元,分别增长17.3%、10.8%。与两年前的全市位次相比,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提升了1位。两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大势,科学研判,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要在创新中发展,事业要在开拓中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演进和形势的发展,过去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有的能够继续坚持,有的有待完善提高,有的需要修正调整。对此,我们审时度势,冷静分析,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宣汉”主题,理性认识宣汉县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将宣汉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中进行审视,始终坚持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依法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之路,确立了“争当达州发展排头兵,把宣汉基本建成达州经济文化强县、川东生态旅游大县、中国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县”的总体奋斗目标。党的xx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召开后,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再次进行了广泛讨论,进一步明优势、挖潜力、鼓干劲、增后劲,确立了“打造一个中心(中国西部天然气开发中心),建设三大基地(四川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东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和达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明晰了“突出一条主线(优势资源转化),加快三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扭住五大抓手(强基础、上项目、抓开放、兴科教、重生态)”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xx 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123 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亿元以上,超额完成规划;第二步,到20xx 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8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500 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8亿元,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第三步,到20xx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1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0亿元,超过当年省、市平均水平)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实践表明,这些决策部署,符合上级精神和宣汉实际,得到了全县上下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认识宣汉、热爱宣汉、建设发展宣汉的强大伟力,正在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工作取向和一致追求。

二是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县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工业竞争能力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农业上,坚持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量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的目标,食用菌、烟叶、蔬菜产业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现实的产业,君塘食用菌基地、方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玉米高产示范创造了西南山地玉米超高产纪录,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727.7 公斤、超高产田亩产1181.6 公斤,得到了农业部长孙政 才、省长蒋巨峰的充分肯定。在工业上,强化技改投入,培育壮大骨干企业,西塔乳业与重庆天友集团成功联合,煤矿资源、牛肉制品产业整合加快推进,全县产值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21户,过亿元企业发展到5户;加快规划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普光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已编制完成,万象建材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已入园开工建设。在第三产业上,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和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引进组建了宣汉县诚民村镇银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积极发展巴人考古游、自然生态游、红军文化游、土家风情游、城乡结合游等旅游活动,成功举办达州市第二、三届百里峡漂流节,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正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三是瘦马加鞭、负重爬坡、决战决胜,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20xx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2136 公里,上等级公路仅507公里,其中国道50.7 公里,省道72.9 公里,其余都是泥结碎石路面的等外级公路,乡镇之间“断头路”和“瓶颈路”居多,尚有南坪、凤林等10个乡不通客运、85个行政村不通公路,许多地方仍然“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落后的交通已成为制约宣汉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抓手、最大的惠民工程、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真正的希望工程来抓,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的优惠政策,掀起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政策补助、企业援助、群众捐资、招商引资四种建设模式,得到了省、市交通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仅20xx 年一年就动工建设乡村公路1163.8 公里,建成通乡通村水泥路463.4 公路、通村泥结碎石路675.4 公里,是历年硬化总里程的两倍多;华景、白马等乡镇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今年,县委、县政府拿出160 多万元,重奖20xx 年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典型,县财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8500万元,实施20xx 年农村公路建设大决战,将基本实现乡乡通水泥(油)路、40%的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标。截至9月底,全县启动乡村公路建设项目204个,已建成通乡水泥(油)路217公里,通村水泥路130公里、泥结碎石路390公里。困扰了几届班子的八庙河大桥、黄石大桥即将竣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宣七路、普石路、温黄路等老大难问题通过企业援建和招商引资的办法均已建成通车。值得一提的是,普石路正在参选“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公路”,经过一、二轮网上投票评选名列前茅。

四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城镇化水平有了新提升。随着旧城改造的基本结束,如何规范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完善和提高城镇功能,成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必须面对并认真研究、逐步完善的重大课题。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着力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南坝镇、普光镇、胡家镇和省级试点小城镇为次中心,以其余建制镇和乡场镇为支撑点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23%。突出抓好县城规划修编,启动了东城新区、观湖长廊规划设计,城市发展稳步推进。累计投入7300 万元,加大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初步完成,城区人行道铺设率95%。县城笔架山万步梯主体工程和一期拓宽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30%;滨河路西延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0%、85%;石湾小区排污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45%;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结束;南门大桥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明月大桥已完成招投标。新完成普光、南坝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案、8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即将通过省政府审批,普光、胡家、南坝等重点小城镇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不断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城乡净化行动,县城和主干道公路场镇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

五是充分开放合作,优化环境,发展动力得到新增强。内陆大县、山区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县情,决定了宣汉必须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借力发展,把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项目兴县”战略,突出抓好以公路交通和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资源转化为重点的产业项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两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亿。川陕高速公路取道普光、川气东送工程给宣汉县预留用气口、天然气资源开发补偿及用气指标争取、协调中石化援建明月大桥、普光经济开发区建设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研究出台了《宣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两年来引进资金35亿元,达州烟叶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宣汉。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清理、精简、规范行政审批项目377项、涉及38个县级部门;“两集中两到位”运行良好,已有30个部门336 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新开办的“有话想给书记说”网络舆情栏目,正在成为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关效能监督岗、社会情绪减压阀、民主决策信息源。

六是强化服务,共建共赢,油地关系得到新发展。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宣汉发展的希望所在、优势所在,油地关系必须和谐。我们秉承“既要大力支持国家重点能源建设,又要切实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共赢共建共享共生的资源开发新模式,着力将普光新区建成“新型工业集中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谐油地关系样板区、安全维稳平安区、环保生态友好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拆迁安置工作新机制,成立了普光气田开发及净化厂建设地方工作指挥部,完成征地5338亩,拆迁房屋7024间、47万平方米,涉及农民2380户、8564 人,没有发生一起征地拆迁安置群众到市县上访事件,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现了拆迁群众、中石化、地方党委政府“三满意”。积极协调中石化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功争取了编织袋厂、砖厂、石材厂和土主医院、学校、水厂等一批援建项目。中石油与美国雪佛龙成功合作,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川东北天然气项目开发建设地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稳步推进南坝脱硫净化厂建设各项前期工作。

七是以民为本,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有了新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执政追求。20xx年,投入各类财政资金3.8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3800万元,实施了“十三项惠民行动”,完成了事关民生民计各类子项目75个,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好事、大实事,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认真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98.2%;新增就业2218 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204 人;解决了1600 余名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参保问题,启动了改制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工作;新解决了4650 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了3303名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红层找水打井4475口,解决了3万农村人口饮安全问题;实施“安居工程”解决了居住困难的农村群众400户,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共计264套、1.4万平方米,可望春节前竣工投入使用。我们主动应对物价上涨,在积极组织货源、平抑物价的同时,设立惠民猪肉直销点,对城区低保对象实行每斤优惠1元的“惠民政策”,并调整了低保标准,使城镇低保标准达到人月均180元,农村低保人月均30元,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给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八是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推动务实落实,安全维稳取得新成效。面对错综复杂、艰巨繁重的形势和任务,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从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上着眼,从推动务实落实上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宣汉地理环境恶劣,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xx 年被确定为全省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20xx 年以来,通过组建县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健全乡镇煤监站等一系列治本之策,有效扭转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被动局面。通过成立城管联合执法大队、建立协管员制度等措施,实现了城市管理从无序向有序、从临时突击到经常化的转变。通过推行县四套班子成员接访值班制度和信访包案制度,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党的群众基础、工作基础、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尤其是在面对特别重大、特别复杂、特别敏感的问题时,注重坚持从最难、最坏处着眼,向最高、最好目标努力,决策时把各种情况、问题、矛盾尽可能考虑细致,把各种困难尽可能考虑周到,把各种后果尽可能掂量清楚,前瞻运筹,精心谋划,审慎操作,力求细针密缝、滴水不漏。果断、妥善处置了胡家“6.12”、南坝龙文村拆迁补偿、宏生公司和华仕公司非法集资等一批事关社会稳定全局的特别事件。

九是端正风气,树好形象,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推进宣汉的各项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大力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响亮地提出“不提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不搞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不干超越财政承受能力盲目铺摊子的傻事”,“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风气基本形成。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正确实绩用干部、靠群众公认定取舍,将一大批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充实到乡镇、县级部门,有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整体效能,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宣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大力实施干部能力建设工程,注重在发展第一线和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中培养、考察、识别和任用干部,公开选拔副乡镇长7名,公推直选县级部门机关党委书记4名,启动7名乡镇党委副书记公选工作,在11个县级部门和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法行政、谋划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腐败行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二、特殊的困难和处境见证坚强与奋起

近年来,我们先后遭遇了特大旱灾、数次洪灾、清溪马伏村

特大山体滑坡、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波及等自然灾害;遭遇了普光气田开发万人大拆迁、“12.21”清溪1井天然气井喷、宏生公司、华仕公司非法集资等特别事件;遭遇了樊哙沉船、柏庙煤矿、三墩晚霞煤矿、渡口立石门煤矿垮塌等重大安全事故;遭遇了针棉织厂改制、宣七路、八庙河大桥、黄石大桥建设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自然灾害、特别事件、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我们的工作部署、工作秩序和工作节奏,给我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袭击,我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周密部署,众志成城,千方百计生产自救,取得了抗击灾害的重要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特别是在抗击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实践中,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刘奇葆、李向志等中央和省、市领导亲临老君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及时恢复灾毁基础设施,将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312户全垮户全部搬进新居,老君、峰城、隘口、红峰等10个乡镇饮水工程改造基本完成。“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县委会多次研究部署我县抗震救灾工作,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在做好自身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轻灾帮重灾,向地震重灾区派遣了3批医疗救护队、2批应急救援队伍,为地震灾区募集各类捐款1038 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60 万元,有力地支援了重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清溪1井天然气井喷事件,我们沉着应对,周密部署,按照“撤得出、稳得住、过得好、不出事”和“五有”、“三不”的要求,先后四次组织疏散撤离,成功撤离上万群众,做到了无一人遗漏、无一人伤亡,涌现了“群众往安全地带撤,党员干部往生死线上冲”等动人事迹,真真切切地检验、深化和发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疏散撤离群众安全返家后,自发地给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送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面对棘手的宏生公司、华仕公司非法集资案,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理性、审慎的头脑,准确研判形势,加强组织领导,强力稳控局势,强化舆论引导,加大案侦力度,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和清理清退相关工作,有效防止了群众大规模聚集,防止了群体性越级上访,防止了矛盾激化,防止了引发连锁反应,防止了舆论炒作,防止了恶性事件发生,确保了社会稳定。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案侦和资产清理力度,实施了首批预兑付工作,兑付宏生公司集资群众1108人、2498万元,兑付华仕公司集资群众923人、409万元,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了群众损失。目前,宏生公司、华仕公司非法集资处置工作正在按照我们的预期依法、有序、稳妥推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检验执政能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樊哙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胜了各种

自然灾害,成功处置了各种突发事件,巩固和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种风雨同舟的经历、生死与共的考验,使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得到有力的巩固和深化,必将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必将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百折不挠、奋勇前行!

三、努力开创充满希望的未来

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同志们,把握发展大势,审视宣汉县情,今天的宣汉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和困难同在,但希望大于困难;优势与劣势相伴,但优势大于劣势。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新起点。从新起点到新征程,我们面对的问题会更多,困难会更大,矛盾会更复杂,许多问题、困难和矛盾还会相互交织,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除自然灾害影响的任务异常艰巨。我县自然灾害频发,十年九灾,多灾并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使不少群众因灾返贫,而且还对学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毁。二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宏观调控持续推进,土地、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加之汶川地震后,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向重灾区的灾后重建,我县争取和实施重大项目的难度加大,上级转移支付有可能减少。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吸纳生产要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欠帐大,全县债务高达16.3 亿元,其中县级9.2亿元、乡级4.3亿元、村级2.8亿元。特别是“普九”负债2.2亿元,县本级两年内需化解1.1亿,化债压力极大;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安全维稳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天然气开发的纵深推进、房地产业的低迷运行,安全、维稳、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四是人民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宣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贫困重这个最大的县情没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这个最大的实际没有改变,发展不足、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差距大这个最大的问题没有改变,离人民群众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起点。我们的发展得“天时”:农村改革、西部大开发、川渝合作、扩权强县带来了加快发展的强劲东风。我们的发展据“地利”:宣汉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宣汉是资源开发的战略要地,天然气开发的纵深推进必将带动多产业的竞相发展;宣汉是巴人文化的发祥宝地,罗家坝遗址必将成为宣汉人民骄傲的名片;宣汉是旅游开发的希望之地,秀美的山川和厚重的文化交相辉映。特别是随着农村公路大决战的全面胜利,必将带动广大农村地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宣汉的发展得“人和”:宣汉人民勤劳智慧,全县上下涌动着改革的春潮、创业的激情、创新的冲动和发家致富的强烈期盼,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正在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宣汉”主题,围绕“争当达州发展排头兵,把宣汉建成达州经济文化强县、川东生态旅游大县、中国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县”的总体目标,突出“一条主线”,加快“三化进程”,扭住“五大抓手”,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建设“三大基地”。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十大项目”,积极发展果蔬、食用菌、粉葛、烟叶、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牛经济,积极发展农场经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努力抓好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发展以天然气、硫磺为原材料的化工产业,加快普光经济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工业腾飞平台。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民生性服务业。打造包装罗家坝、百里峡、笔架山等一批旅游精品,着力建设川东生态旅游大县。

(二)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分运用农村公路建设的四种模式破解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难题,继续大马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巩固“决战”成果,加快沿线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加强病险水库治理、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初级水利化。扩大城乡电网改造成果,确保电力供应,初步实现农村水电电气化。大力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

(三)更加注重城镇带动。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承载和辐射能力。搞好县城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单体建筑规划设计,完成普光新区规划。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石湾小区排污治理工程、滨河路西延工程、笔架山万步梯二期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明月大桥、南门大桥,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巩固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成果,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镇和村庄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更加注重开放合作。紧紧抓住天然气开发、扩权强县、川渝合作等大好机遇,加大汇报、争取、协调力度,重点抓好明月大桥、南门大桥等重点基础项目,协助做好白岩滩水库、达陕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有关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拓宽开放领域,提高招商实效,引进一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商贸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确有实力、诚信守法的投资商和有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三大基地”。

(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快全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建设步伐,健全科技奖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生计。抓好八大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更加注重优化环境。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快实施并联审批,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的实效。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规范化行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环保县城、园林县城。坚持依法治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认真开展金融生态安全整治行动,打造信用环境。大力弘扬红军精神、樊哙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深入实施公民素质建设工程,强化主人翁意识,让认识宣汉、热爱宣汉、建设发展宣汉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七)更加注重安全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御风险能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推动务实落实,充分激发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活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组织煽动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要道、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稳定秩序的,必须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八)更加注重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力实施“干部能力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坚持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力,着力打造一支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亲民爱民为民、求实务实落实”理念,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

四、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说起“老”,许多同志可能容易单纯地理解为年龄大。其实不然。“老”意味着经历,漫漫人生,多姿多彩,或金戈铁马,或一帆风顺,或饱经挫折,终身难以忘怀;“老”意味着历练,经历了风吹雨打,品尝了人生百味,品行得到了磨砺,意志得到了考验,思维得到了训练,见识得到了增长;“老”意味着智慧,学会了思考,学会了适应,学会了理智,学会了感恩,变得睿智;“老”意味着成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岁月会让人宠辱不惊、闲庭信步、淡定从容;“老”意味着收获,收获生活境界,收获工作回报,收获天伦之乐;“老”意味着内敛,老年是人生的秋冬之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收藏”就是不再象年轻人那样争强好胜、义气用事、锋芒毕露;“老”意味着慈祥,多了一些和蔼和亲切,多了一些理解和包容;“老”意味着尊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者谓之“老”,受人敬重理所当然。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功臣,是推进宣汉各项事业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理应发挥他们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多次要求县委组织部、老干局对全县老干部工作认真调查,对老干部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研究,妥善解决。一是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要认真贯彻执行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积极开展卸任干部“1+1”活动。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带着感情去看望慰问离退休干部和卸任干部,积极解决老同志子女升学、就业中的具体困难。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经常深入到老同志中了解情况,多交心、常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千方百计为老同志排忧解难,使所有的离退休干部和卸任干部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感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二是认真落实老同志的待遇。要始终坚持“再苦不能苦老同志,再穷不能穷老同志”,除老干部的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外,离退休干部应享受的“增发生活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通讯费、各种补贴费用、特需费、遗属生活补助费”等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千方百计确保各种津补贴落到实处;由财政负担的一般干部(含乡镇)都要全部纳入医保,对所有财政供给单位都要纳入机关养老保险,切实做到老有所养。

三是积极为老同志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健全各级老龄委组织,确保工作有专人抓,活动有阵地。充分发挥老同志在资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县老促会、关工委,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同志举行的社会公益活动,要尽量派领导参加,重大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积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重大的决策部署,要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重要的工作会议,要邀请老同志代表参加;要注意将部分身体好、精力旺、责任心强的卸任干部安排在重点工作的第一线。我们成立了以卸任干部为主的县委巡查组,组建了有老同志参加的普光天然气开发和净化厂建设指挥部、普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尤其注重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安全稳定、信访接待和处置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老同志的重要作用。在抗震救灾中,老同志积极捐款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参与“大爱无边、真情援助”活动。老促会的各位老领导“饱含热情描写夕阳红”,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分忧解难。老促会成立9年来,先后争取各位扶贫项目、捐赠资金20xx 余万元,呕心沥血编写了《红色土地上的丰碑》、《红色的记忆——红军在宣汉留下的遗迹遗址》等重要文献资料。今年4月,老促会成功争取康单矿业有限公司捐120万元,支持东乡镇四完小迁址新建;今年9月,县老促会的几位老领导不顾年迈体弱,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很有价值,县委《工作通报》加按语予以印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全县老同志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可以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位老同志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离不开各位老同志的主动理解和大力支持。全县离退休干部和卸任干部队伍,是一支素质良好、作风过硬,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值得信赖、必须依靠的队伍。许多老领导、老同志曾担任过乡镇,原区委、区公所,原工委,县级部门,县上四大班子的领导职务,许多同志曾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骨干和中坚,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能力超强。你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推进宣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几点期望:

(一)期望你们在加快发展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老同志阅历长、经验丰,懂政策、讲原则,群众基础好、工作方法多。希望你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投身宣汉发展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各位老同志,特别是卸任干部认真要思考“卸任离职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这一课题,从大局出发,辩证地思考问题,抛弃个人分歧得失,以平常心看待上下,以超脱态度对待去留,认准身份不排辈份,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补台不拆台,全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切实当好“六员”,一是辅助决策,当好“参议员”;二是协助工作,当好“协管员”;三是担当任务,当好“战斗员”;四是更踪服务,当好“督办员”;五是对外联络,当好联络员;六是化解矛盾,当好调解员,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热情,努力营造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尊老、重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二)期望你们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我们的事业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离退休干部在传播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资政育人和关心下一代方面,是最具优势、最有发言权的。希望你们积极地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学文化和法制教育,真正实现“与青少年同心,老少两代和谐”,为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期望你们在建设和谐宣汉中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进宣汉事业的发展,尤其需要和衷共济、和谐团结的干事创业氛围。老同志同社会各方面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解社会各方面情况更直接,在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利益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希望你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帮助本地本单位在任领导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各项工作、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本领,推动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社区建设。另一方面,也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发扬老同志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多理解、多支持、多体谅当前面临的阶段性困难,协助我们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反映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自觉主动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投身和谐宣汉建设。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宣汉过去的发展凝聚着你们的辛劳和汗水,宣汉的未来更需要你们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你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扬优良传统,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目标,以“三抓”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六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发展四大产业,积极实施“六个十”重点工程,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0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同口径增长17.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1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87元,增长12。  (一)积极探索工作重心转移的路子,招商办工业,开发建城镇,城市经济支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握紧拳头、重点突破的思路,在抓好农村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工业发展和城市开发,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步伐有所加快。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坚持民营化取向,通过资产转让、依法破产等方式,对全县未改制的16户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目前全面完成改制的4户,正在组织实施的10户,讨论制定方案的2户,印务公司、糖酒副食公司等企业通过改制盘活,生产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城东工业区建设为核心,多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各类工业项目17项,已开工10项,到位资金4292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新建了恒兴果汁有限公司,建成1.5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9月4日正式投产,至目前已收购等外苹果2.26万吨,生产果汁3100吨,完成产值1680万元,实现税金118万元,增加果农收入680万元。全面盘活现有企业,扶持啤酒公司、鑫元棉纺织公司、煤矿等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至10月底,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70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5.9。

二是科学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坚持多渠道融资,加快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罗长路、泾崇路改造、二期农网改造、二期人饮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层次为重点,集中实施了泾崇路改扩建、城东小区开发、中山林公园建设、北新街延伸等重点工程。县城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城东住宅小区今年新开工住宅楼15幢,完成投资235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市北扩工程已完成河堤治理,县城安定大桥动工修建。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共开工各类小城镇建设项目91项,已建成70项,完成投资62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不断优化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南北购销公司、迎春服饰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吸纳温州客商投资600万元建办了全县最大的万家和超市。新建的粟园食品厂生产经营势头较好,荔堡镇非公经济小区建成千吨蔬菜保鲜库、肉食加工、杏脯加工生产线。全县新增个体户519户,新增私营企业10户。

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按照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景点体系、加快纵深开发的思路,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五一”前正式营运;王母宫瑶池景区开发拉开较大规模,圣水池建设等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王母宫石窟维修工程开工建设,温泉理疗中心建成,泾州大云寺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签订了建设合同。至10月底,共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94.3万元。

(二)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坚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开发。全县新建果树经济林3.35万亩,落实果实套袋3.06亿只,果品总产达到10.8万吨。今秋在重点乡镇规划加工型澳洲青苹基地2.4万亩,向企业 基地迈出了步伐。以南北部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全县完成种草3.2万亩,饲草留床面积达到22.97万亩,新建各类暖棚圈舍1188座,新增暖棚养畜1.32万头(口),设施养畜总量达到16.2万头(口)。种植各类蔬菜7.5万亩,“泾丰”牌泾早洋芋、脆红参胡萝卜、泾州大葱等蔬菜品牌通过了国家商标注册。

2、围绕强化产业化服务,大力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平裕康果品公司、王村果袋厂、荔堡杏脯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投运,累计建成生产服务型、中介流通型、产销一体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6个。

3、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夏秋两季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3.7万吨,较去年增长5.5,其中夏粮总产达到6.04万吨,增产4.5。

4、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至10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可望完成全年增收计划。

5、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15万亩,完成三荒造林7万亩。全县恢复维修水利工程56处,新建人饮工程14处,治理河堤1800米,联丰灌区改扩建和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大力推行“生态型”、“城郊型”、“田园型”、“产业型”四种发展模式,全县新建小康屋1700多户,改扩建4000多户,形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玉都康家、泾明吊堡子等一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切实落实发展抓项目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齐抓共管”的思路,拓展前期,加快在建,扩大招商,规范管理,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共储备各类项目179项,全年新开工及在建项目65项,完成投资2.36亿元。省级林木良繁中心、五里铺节水灌溉、城关镇排水排污等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泾川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通过检查验收,中小学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麦条锈病综合试验站、田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内外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县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2项,目前到位资金7257万元。

(四)积极落实新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源建设,财政工作运行平稳。

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占年预算数3800万元的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69。坚持开发新兴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上财源项目4项,3户市列重点财源企业实现利税449.1万元,同比增长45.4。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进一步调整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和专户储存的管理规定,加大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财政工作运行良好。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变化。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了吴焕先烈士陵园、官山林场生态建设、田家沟水土保持、县博物馆历史文化5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活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3753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了泾川一中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泾川二中教学楼、传染病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达到279人,居全市第三,应届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府、教育、农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吧抗干扰系统和全省首家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开通了人民网甘肃视窗泾川频道和泾川旅游网站、果业网站,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扩大村(居)民自治试点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建立并推行了利益导向机制。

(六)坚持执政为民,多方筹措资金,办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经过努力,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得到办理落实。积极实施农村人饮二期解困工程项目,建成了玉都摆旗、飞云王家咀等4个跨区域水厂和王村徐王、泾明雷家沟等2处人饮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790户。积极开展泾川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已全面建成,科技图书楼完成了主体工程,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持续推进排危建校工程,全县2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动工改造,建成了合道中学等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在党原西联、太平何家、红河田赵等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整修砂化道路40公里,新修暖棚牛舍800座、暖棚猪舍50座,建成集雨水窖396眼,新建维修学校4所,新建人饮工程1处,使2780人稳定解决了温饱。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12口,配套完成改厕、改厨、修建太阳能暖棚846户。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巨荔、高太等通乡等级公路路基整修改造27公里,柏油罩面15公里。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城关镇排水排污工程,县城环境进一步净化。

今年全县经济建设运行态势良好,进展比较顺利,这一切与老干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中,许多离退休老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加上今年遭受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增收效果不明显;计划生育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整体水平仍有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困难。止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加上今年实行农业税制改革,降低农业税、取消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全县财政收入形成了很大缺口,财政运行步履艰难。三是项目建设渠道狭窄。由于政策划限,致使投资渠道狭窄,争取项目和资金难度较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困难较大。今年全县未改制的16户国有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年内将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480人,改制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存在较大困难。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0xx年,初步确定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创造性地落实“三抓”措施,大力推进实施“五大战略”和“六个加快”,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立足县域特色,大办特色工业,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努力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县。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抓好新建项目的达产达标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全力抓好恒兴果汁、颗粒粕饲料、万吨果蔬汁生产线的达产达标,实现增产增效,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分层推进的原则,持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嫁接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企业,实现企业整体退出。进一步抓好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逐企业梳理解决遗留问题,提高改制质量。坚持把城东工业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兴办项目、培植工业增长点的基地,全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大张旗鼓引进工业项目。

(二)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综合开发,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持续抓好城镇综合开发。全面实施县城北扩工程,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科教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加快安定大桥工程建设进度,确保5月底前通车投运。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突出抓好城东住宅小区、东大街开发、环城西路、北路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围绕产业开发、市场建办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以小康屋建设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三是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走招商开发景点的路子,集中精力抓好大云寺博物馆、王母宫景区、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和温泉度假区建设。

(三)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果品产业,扩大基地,建办龙头,依托恒兴果汁公司等企业,大力推广澳州青苹等名优品种,年内新建优质果园3万亩。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优质牧草4万亩,启动丰达草业公司,加快草畜产业开发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水保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经济政策,按照“争取一批、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扎实搞好项目调研论证;切实抓好垃圾处理、现代农业示范、节水灌溉、河堤治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争取;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墩台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项目支撑、产业配套的集中突破区。进一步创新项目投资机制,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整合项目资源,合理配置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五)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放活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吸引县内外产业大户和客商积极投资开发,建办一批有利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多方引导农民在集镇周围务工经商,建办项目,培育形成一批非公经济活跃区。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楠林家俱、旭康、南北购销等一批商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的企业集团,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份额,形成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盘活资产,争取项目,全力实施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进一步夯实计生工作基础,提高工作水平。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好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老干部通报会议讲话 篇5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上个月中旬,区委召开九届十次全委会,回顾总结我区“十五”及××年以来的工作,科学谋划“”发展的思路措施,研究部署××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关于制定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我结合区委全会精神,向大家作情况通报。

××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一高二强三快”:一是经济增长持续走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工业现价总产值突破亿元,达亿元,服务业发展也跃上新的台阶。二是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完成技改财务发生数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天健运动器材、东星冰箱配件生产线、明星减震器厂扩能等一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三是城区集聚辐射功能趋强。全年完成城建投入近亿元,打造了一批新的街区亮点。“创卫”工作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东大门整治建设全面展开。社区“两房”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随着苏宁电器、易初莲花、金山百、苏果超市、金鹰国际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海陵,中心城市的品位、人气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工商注册资本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五是开放型经济推进速度加快。全年协议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派境外劳务人,约占全市劳务输出总量的。六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和元,同比分别增长、。总体上看,我区××年主要考核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了“十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艰苦创业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各位老干部、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代表区四套班子,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年至年是“”规划期。今后五年,我区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又快又好的发展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和“和谐建区”战略,着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城市集聚功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安康、科教进步、环境友好的和谐新海陵。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和谐建区”三大战略;着力提升经济科学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发展水平以及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坚持走提升产业竞争力之路,改革开放之路,城市化发展之路,科教创新、人才强区之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为民利民富民之路。本站版权所有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促进海陵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奋斗目标夯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总量和质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培大扶强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数控机床、车件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确保全年技改投入增长以上,实施投入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项,竣工投产项,力争新增亿元企业家。二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物流经营主体,高起点规划设计好森北仓储物流中心,重点抓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温泰仓储区,做强泰东物流园,形成专业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沃尔玛、欧尚等国际知名企业,加快金鹰国际、苏果超市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专业市场和现代中介业,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重点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壮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在继续巩固原有优势市场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一级资质企业的作用,巩固扩大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继续做好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建筑市场的开发工作,拓展已有一定基础的非洲、中东等海外市场。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开发。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一是推进载体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推进海陵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道路逐步贯通、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格局。完成安置区一期工程建设,加大亩商住区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电子、电器、电机”三电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特色架构。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探索“零土地招商”、产权招商等方式,发挥地价杠杆作用,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缓解要素紧张对招商引资的瓶颈制约。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区力争实现引进世界强企业落户海陵“零”的突破,实现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以上。三是增强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做好基础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建立客商及项目信息库,强化招商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机关部门服务意识,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工作。以实施《城市建设三年纲要》为抓手,主动参与城市建设,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认真贯彻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一轮旧城改造。坚持整体规划,推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从注重项目管理转向注重空间管治,从注重区域局部转向注重区域整体、区域联动;创新城建投入机制,做好经营城市文章,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坚持高标准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全年计划总投入亿元以上,实施海陵新城、东大门改造、东风北路街区改造等项重点工程。二是强化社区内涵建设。以争创“江苏省社区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完善社区自治,服务城市居民,增创特色品牌,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满足群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优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增强社区服务在居民安居乐业方面的保障功能;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区建设发展需要的队伍,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社区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参与“五城同创”。组织开展卫生街区(达标乡镇)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创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实现住宅小区和后街背巷全覆盖保洁,美化、亮化、绿化城市环境,加大施工环境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力度,为泰州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再作贡献。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谐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作中,坚持把发展的和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降低准入门槛,拓宽准入渠道。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对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打造基础教育品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加快建立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坚持把利益的兼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着力兼顾好五个方面的利益,即,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让政府、企业与百姓都能得益;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和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放手让能者创业,多方面帮助弱者就业;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和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利用“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对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实施帮扶,对特困家庭提供有效救助;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的利益,探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兼顾不同行业群体间的利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把载体的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进一步巩固“平安海陵”创建成果,继续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机制,认真开展“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贯彻《信访条例》,广泛推行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亭等形式,引导和帮助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抓好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创建迎检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内涵质量。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海陵“三个文明”建设离不开老同志的支持、参与和奉献,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也离不开老同志的关心和帮助。新的一年,区委、区政府将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一是在政治上尊重,把中央及省、市、区委的精神及时传达到广大老干部,认真汲取老干部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培育下一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优势;二是在思想上关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搞好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细致地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在生活上照顾,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三个机制”,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确保老干部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一如既往地对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继续发挥好参谋作用,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提出有价值的思路、建议,为海陵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建言立论、当好高参;继续发挥好纽带作用,利用居住社区、联系群众等优势,主动释疑解惑,使区委、区政府更多地了解社情民意,认真改进工作,并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了解、理解和谅解;继续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挤出时间现身说法,对青少年和广大青年干部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努力为海陵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